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刘三吾做梦都没想到本来一场筹谋已久的计划就这么突兀的烟消云散了。

    这太孙殿下他不按常理出牌呀他用大义来压我。

    这大义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扛得动的。

    任谁都知道陛下最为在乎的就是汉人的统治地位因为才过元朝的关系目前的时局可以说非常的紧张。

    近百年元朝的统治如今大部分地方的官员百姓乡绅甚至蒙语比汉语要熟练得很多。

    尤其是老一辈的几乎都是在元朝的统治下出生接触到的环境完全不同这个影响可不是说一下子就能消除的。

    还好的是现在大明已过二十五载年轻一辈的几乎都成长起来了元末出生的那些对于元朝没有丝毫的留念。

    唯一有留念的只能是在元朝手里得到了大好处的乡绅地主。

    这些人在农民起义下已经无法影响到大局。

    刚才朝堂的一幕幕在刘三吾的脑海中浮现此时大势不可逆了余光扫过张信白信蹈甚至是翰林院的同僚还有文臣们。

    哪还有最初的自信唯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这也就是太孙殿下了要是让陛下来发动怕是今日的京师内城将会一家家缟素。

    “臣年事已久蒙殿下不弃能帮到殿下编撰科举有关书籍心中甚是欢喜往后必当鞠躬尽瘁不敢有丝毫懈怠。”

    刘三吾心中微微叹气而后压下情绪作揖朗声回道。

    “有刘翰林主导此事本宫相信必然可以顺序完成。”

    “科举的事情自然是宜早不宜迟的爷爷孙儿觉得此事应该立即开办早一天完成对于学子们来说就多一天的学习机会。”

    “对于大明官员来说也是可以进行填补可能缺失的空白。”

    朱英对刘三吾说完后便对老爷子提议道。

    朱元璋轻轻点头回道:“大孙此言有理即是如此此事今日早朝便就定下立即开展科举书籍的编撰工作这件事就全交给大孙负责了。”

    朱英作揖道:“谢爷爷不过孙儿还是对于此事的科举书籍编撰还有些不同的想法这次的编撰工作孙儿想请爷爷发告示于天下号召天下有学之士共同参与。”

    朱元璋有些疑惑道:“翰林院数十学士难道还不够吗。”

    朱英微微摇头道:“在孙儿看来这编撰科举有关的工作别说数十便是数百数千人共同参与也是需要的。”

    “况且孙儿这次想着不仅仅只是在更深奥的典籍上一些对于童生的书籍也是要进行编撰。”

    “从启蒙开始一直到科举殿试这一整套的书籍当要全部编撰完成个中涉及到的学识可不仅仅是儒家学说。”

    “术算历史政治律法营造御射等等都将是在科举的分支之中对于长期能够接触到百姓的官员也是要严格把控。”

    “唯有这样我大明往后的文人才能够源远流长长盛不衰。”

    此言一出朱元璋还没有表态下面的朝堂群臣已经炸开了锅。

    太孙殿下这一招可谓是对于古今科举一个彻彻底底的改革。

    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可谓是要筹谋已久惊天动地涉及是要触及到不知多少人的利益。

    可现在呢太孙殿下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在一个普通的朝会上轻轻松松的提了出来。

    任谁听到这话心里头都是如海浪一般的翻腾。

    这对于文人来说可谓是牵扯天下的大事。

    本来在众人看来太孙殿下的意思就是让刘三吾帮忙搞几本跟科举有关的书籍。

    这样的事不多但也常见历代君王都会或多或少对于科举的书籍有所偏重。

    可现在听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什么术算那不是商人的账房要学的活计吗?

    历史那可是只有御史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