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臣老家河南南阳小时候在南阳曾亲眼见到过陛下所言的轨道。”

    “当时臣年幼不知所以然而听陛下所讲述后再回忆起来正是轨道用作马车所用。”

    铁铉高声回道。

    以他现在和朱元璋之间的距离若是声音小些怕是都听不清楚。

    所以但凡朝臣必然得声音洪亮。

    朱元璋有些惊讶。

    他还以为轨道这事是大孙想出来旳没想到竟然在之前的朝代就已经出现了。

    不过朱元璋仔细回想在脑海中读过的史书却完全没有跟轨道相关的事情。

    轨道的好处是很容易就能想到的若不是造价过高朱元璋当然要大肆建造。

    微微思索一番朱元璋认为是自己可能没有阅读过相关的典籍于是目光投向翰林院那边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多多回顾一番鼎石既然说了有轨道的存在必然是真实存在过咱读书少尔等帮咱想想是前面哪个朝代建造过轨道事宜。”

    虽是问文武百官实际上朱元璋就是想听翰林院那边的看法。

    关于大明之前的朝代有关的历史文献都是翰林院的学士们在负责要说对于前朝的了解自然为翰林院首当其冲。

    听到陛下的问话后翰林院所在的官员们也开始交投接耳的探讨起来。

    “轨道马车这般我从未听闻过不知道各位大人可是听说过。”

    “我也未听说过按理说这般制作一旦见过必然会铭记于心但我没有任何印象。”

    “我也是。”

    “我也是。”

    诸多翰林院的学士们一番讨论发现都是没有听说过此等轨道甚至已经开始怀疑是不是铁铉在胡说了。

    不过这番言论很快就被打翻了铁铉在朝臣中的声望还是很高的而且若是胡说那就相当于欺君。

    既然说小时候见过自然现在也还是存在铁铉完全没必要去说谎。

    “既然铁断事讲述为真那便肯定存在可能关于这段的记载非常少以至于我等都未读过。”

    有翰林院学士提出。

    多数翰林院学士相互对视一番又觉得不可能。

    翰林院的书虽然多但在场的这些学士大学士们加在一起不说通背翰林院的书籍但绝对是全都看过的。

    这般想来唯有一种可能便是关于轨道在翰林院中并无记载。

    “或许是在元之前的朝代绝不可能是元朝自然也不可能是宋朝。”

    有学士开口分析说道。

    没有文献那就通过前各朝代的情况来分析。

    能够站在奉天殿内完全可以称得上历史学家精通前各朝代相关风俗情况。

    就这般当着文武百官还有朱元璋的面直接就开始讨论了起来。

    朱元璋见此也不着急安静的等待着翰林学士们。

    这样的情况在早朝的时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现在翰林院的学士们带头的就是刘三吾。

    刘三吾定下策略从元朝开始逐步向上进行推敲分析前面那个朝代最有可能建筑轨道。

    即便是元朝也不能放过说不住就是某个封王自己干出来的。

    首先是地点。

    既然是在河南南阳那必定是正统王超才有可能。

    河南自古为中原地区南阳则是临近许昌洛阳开封这些古都附近。

    没有一统中原过的国家则完全可以排除了。

    当这个意见出来的时候范围就小了很多。

    随后便开始针对有可能需要建筑轨道的朝代。

    刘三吾提出:“轨道的作用便是大量运送辎重所需而建造在南阳显然便是当时南阳需要。且既是在中原建造则定然不止南阳一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