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陶歌走在前头:“所以我希望明天的数据依旧再不济也要保持。”

    张宣给她打预防针:“这种数据是长久宣传、厚积薄发的结果。

    明天不一定有了要有个心理准备。”

    陶歌表示:“我知道但只要后面的落差不是太大我都能接受。”

    说着陶歌转身戏谑道:“要是这个月卖出500万册姐真跟你睡一觉。”

    张宣如今已经差不多把她摸透了喜欢玩、口是心非说的就是她。

    当即道:“成啊睡就睡我又不亏。”

    陶歌探头问:“你技术怎么样?”

    张宣煞有介事地说:“我估计你坚持不了5分钟。”

    陶歌视线在他身上扫描一番落在某处:“这么厉害?姐一点也不信?”

    张宣说:“莉莉丝开始也不信。”

    陶歌忍了忍瞬间笑歪了。

    把信和两张碟片以包裹的形势寄出去。

    张宣准备给文慧家里打个电话。

    可号码才调出来老男人又停住了。自己答应过米见的第一个电话要打给她不能食言。

    心里这般想着对陶歌说:“跟我去书店买几本书。”

    陶歌问:“什么书?”

    张宣回:“发条女孩?”

    陶歌若有所思:“寄往国内?”

    张宣回答:“对。”

    陶歌说:“那犯不着去买我明天要南希送一些样本过来。”

    张宣拒绝:“还是去买吧代表我的心意。”

    陶歌吐一个词:“矫情。”

    就近找到一家书店望着人满为患的店内有了good man餐厅经验的老男人没敢靠近。

    张宣说:“我在这路口等你。”

    “买多少?”陶歌问。

    张宣回:“四本。”

    “嗯。”陶歌过马路走进了书店。

    20分钟后陶歌出来了。

    一见面就开心地抱怨:“里面人太多了些都是冲着发条女孩去的买书还得排队。”

    张宣再次瞧一瞧店内高兴地说:“不来书店看心里没底看完后我有些期待明天的数据了。”

    陶歌点头笑道:“姐也是心里没那么紧张了这趟来得值。”

    就在两人有说有笑、转身打算离去的时候突然被人堵住了。

    确切地说是被两个记者堵住了。

    一个女记者一个摄影师两人正在街头采访。

    见陶歌手里拿着四本“发条女孩”女记者立马拦住两人问:“你们是留学生吗?”

    看到是记者陶歌立即主动揽过话茬。

    张宣则下意识往后退一步躲着。

    陶歌说:“曾经是已经毕业了。”

    女记者问:“哪个大学?”

    陶歌回答:“剑桥。”

    “剑桥!”女记者惊叹:“你们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陶歌回答:“中国人。”

    女记者问:“可以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买“发条女孩”吗?”

    陶歌伶俐地说:“是看了泰晤士报报纸上说有智慧的人应该看看“发条女孩”。

    我认为自己还算有智慧所以想试试。”

    女记者问:“sanyue就来自中国他的书在英国、在欧洲、在全世界都卖疯了你有什么感受?”

    陶歌骄傲地说:“作为同胞为他感到自豪!”

    女记者问:“sanyue在中国很有名气吗?”

    陶歌回答:“非常有名气家喻户晓。”

    女记者接着问:“那你见过他照片吗?报纸上有刊登过他照片吗?”

    陶歌笑了:“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