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慢放,让网友们仔细听两人的敲击声。

    系统音一道低沉,一道清脆,慢放情况下,跟落在不同材质上的雨水一样,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季班的代码敲击速度比乘风的要稍微慢一点,毕竟他年纪已经大了一轮,身体素质跟不上。

    但其实也没有慢很多。可是中间部分的两串代码声音几乎完全不重叠。即便是分开听,也很难听出是同一种频率。更无法猜测出是同一项操作。

    “哒……哒哒……哒,跟哒哒……哒哒,在慢放二十倍的情况下,两者的区别能听出来吧。”季班说,“这种短时间内的代码键入,大多数考生会做出条件反射性的操作,将多个动作的代码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输出。而不会考虑单个代码所代表的操作是什么,下一个单项代码应该间隔多久输入才是最合适的。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人类的大脑没有那么发达。”

    “所以,每个人的微操节奏是不一样的。就算是相同的代码,相同的时间内输入完成,机甲也不会做出完全相同的动作。apm250也不行。只是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差距你感受不出来。”

    季班说着,又把之前那个模拟软件拉到前台。往空白场景的中间区域重叠着放置了两架手操机甲。

    一台复刻乘风的操作,另外一台用他的代码加速至跟乘风相同的速度,同步运行。

    经测试,两台机甲之间确实出现了虚影,证明彼此的操作表现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

    “我们说机甲操作的流畅度跟手感是有很大关系的,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原因。手速依旧是其次。手操机甲的作战风格也是完全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细微操作辨认出来的。”

    季班说完,将两台机甲分开,并排放在一起。

    由于没有标注,网友们一时认不出哪台机甲是谁的代表。

    季班果然问了句:“左边还是右边?你们觉得哪个更加厉害?”

    网友们迟疑了。在两台机甲的身上都看出了凝练过经验的老熟。

    “外行人的眼光:右边。”

    “压右。”

    “慢放后感觉右边有种人物运动的线条感。左边稍微卡顿一下。”

    “只有我觉得左边那种风格会更加干脆利落吗?”

    季班等了片刻,抬手将右侧机甲标红,并贴上乘风的名字。

    弹幕的走向顿时变得古怪起来。

    季班语气如常,并没有因为这个结果而感到太过惊讶。

    “我看了乘风好几场战况焦灼的比赛,开始没仔细看,所以没有注意到,还觉得她很喜欢冒险,不知道恐惧。部分胜利的结果是擦边走了极限。但是只要走极限就必然要倚靠运气,我不相信一个人的运气可以伴随她一百多场。”

    “后来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我可以笃定地说,为什么最后赢的永远是乘风?因为她的手感、她的经验,决定了在对战的过程当中,对手会拥有比她更多的破绽。”

    季班吸了口气,斟酌着措词,尽量公正地评价道:

    “对于大多数的单兵而言,这一点点微小的差距,日常很难显现,显现了也很难察觉。但是在真正的战场上,它会随着危险贴近而被放大无数倍。这也是普通学生跟远征军驾驶员之间最大的区别。残酷一些说,很多人可能穷极一生都没有办法跨越这一段,仅限于零点几秒之间的细小距离……”

    “但是乘风可以。”

    这是极高的评价。

    基本敲定了乘风技高一筹的实力。甚至隐隐还暗示她拥有远征军的素质。

    明明她才是大一的新生。

    明明远征军当中的手操机甲手是少之又少,无不都是行业精锐。

    季班说完之后,整个评论区的流速变得滞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