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
姜弘立怒不可遏,抡起折扇狠狠打在家丁头上:
“蠢货,是比喻!比喻!”
从昌郡出发时,朝鲜军粮草匮乏,朝鲜国王光海君和他的宠臣姜大帅,对底下士兵的吃饭问题都不怎么关心。
来自朝鲜各道的士兵们,莫名其妙卷入了这场对后金的作战,他们每天忍饥挨饿,若不是明军前军埋下粮食,给他们接应,这些人早就冻死饿死了。
大明文贵武贱,作为藩属,朝鲜亦是如此,文官对武将蔑视,比之大明有过之而无不及。
姜弘立对武将颇为不屑,这种不屑,除了文贵武贱风气使然,也源于他早年在明国京师的遭遇。
壬辰倭乱后,姜弘立曾短暂任过朝天使(2)一职,明国腐败的吏治打破了他对天国的向往,朝天使们经过山海关进入京师时,辽东官吏们对这些朝鲜使者拼命搜刮,连使者携带的朝鲜纸(3)也不放过。
更不要说每次进入京师,朝天使们给京师会馆、各个衙门乃至太监们的打点,都是极大的开销。
“金将军,这次你可曾准备朝鲜纸赠给刘总兵?”
姜弘立目光扫向平安道节度使金景瑞,这是他的心腹,上月,金景瑞还私下与后金代善议和,金,此事做得甚是不错。
“大人,咱们现在粮草没有,粮饷也没有,哪里有钱给明国人买纸!”
金景瑞啐了口浓痰,冷冷笑道。
明国官吏索要朝鲜纸的段子在平壤传播很广,后来被朝鲜人用来嘲讽天国官吏贪婪无度,敲诈勒索起来,比蛮夷还要蛮夷。
几名朝鲜将领发出哄笑声,各人用朝鲜语低声咒骂明军,像是在骂杀父仇人。
旁边一人却是沉默不语,他没有参与到这场对大明的讨伐中
,显得有些异类。
他背对众人,冷冷望向远方,高大魁梧的身影在一群人中显得鹤立鸡群。
金景瑞眉毛上扬,朝旁边虞候使了个眼色,虞候心领神会,转对那武将道:
“金应河,你瞅啥?奴贼可不在东边。”
“东边是王都,将在外,思念君上而已!”
“你还会思念王都?”
虞候听了这话,眉目狰狞,提高音调:
“在汉城时,大家就让你缓慢进军,伺机而动,不得独挡奴贼,这一路走来,你这狗东西频频催促都元帅!还和明人勾勾搭搭,你他妈心里还有君上?”
金应河抬头看来,却是剑眉星目,不怒自威。
“壬辰倭乱,天兵助朝鲜复国,某当时只是三岁孩童,父母被倭寇杀害,幸得明军救助,才得性命,明军对朝鲜有再造之恩,对我亦有救命之恩,”
他说到这里,忽然抽出腰中顺刀,指着虞候怒道:
“你们狼心狗肺,不思报恩,为一己私利,与奴贼贸易,眼下大明皇帝发兵征缴奴贼,尔等畏畏缩缩,还要和奴贼议和!干下这般丧尽天良之事,君上可知?!大明皇帝可知?!”
虞候被这气势震慑住,手指金应河,喉咙里咕咕作响,半天说不出话来,副元帅金景瑞神色不变,旁边几位将领将手按在刀鞘上,姜弘立则站在远处冷冷朝这边张望。
金应河十几名亲兵纷纷拔刀,将他护在中心。
一名亲兵纵马疾驰,到后面招呼金应河麾下增援,正在行军的士兵们被这阵势吓住,都远远躲开。
金景瑞正要招呼众家丁上前,背后传来个沙哑声音,回头看时,正是统帅姜弘立。
“金副将拳拳之心,可昭日月,君上常对老夫说,金应河是个良将,可是以辅佐世子的人才,要我留意,罢了罢了,天兵大营就在前方,你们都把兵刃放下,莫非想在天兵面前内讧不成!我朝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