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光源问题困扰整个产业十多年。

    甚至以英特尔、IBM为首的美国企业成立了EUV LLC联盟, 试图通过研究极紫外光,越过193nm这一关。

    尼康则是坚持循序渐进,专注于研究157nm的F2激光, 稳健发展。

    只不过研究了这么些年,都没进展。

    没人知道前景在何处。

    当初弗兰克给秦蓁画的也不过是一张大饼而已, 甚至希望借助于秦蓁的能力,看能否在极紫外光的研究上有所突破。

    秦蓁婉拒了荷兰那边, 并且以此为要挟,换的尼康和佳能帮自己采购一些机床设备和零部件。

    她当然不会去当别人家的打工人,给别人打工有什么好,自己创业不好吗?

    她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呢。

    简单的物理学知识, 就可以实现降低波长这一宏伟目标。

    沈航觉得这就像是一场梦。

    “是啊, 我们在透镜和晶圆之间加上水。”

    加上水就行了。

    过去几十年, 光源从来都是直接从透镜到硅片,没人会想着改变这之间的介质——空气。

    秦蓁的办法,可真是……

    “你怎么想到的?”

    “那就很久之前了。”

    很久之前又是什么时候?

    什么引发了秦蓁的灵感呢?

    沈航有很多问题, 但现在并不是提问的时候。

    加一层水通过改变介质来变化波长, 那么如何稳定这一汪水呢?

    这又是需要技术攻关的内容。

    “等成了,我请你去楼外楼,想吃什么都行。”

    秦蓁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不是说我请客的嘛, 怎么好意思让师兄你破费呢。不过你提出了,可别后悔就行。”

    有什么好后悔的?

    对于一个在硅谷生活多年的人来说, 没什么比技术上的突破更让人振奋的了。

    别说请秦蓁去楼外楼吃顿大餐,只要能解决这一难题,就是请秦蓁出国旅游都没问题。

    大年初三,春节假期还没有结束, 秦蓁和沈航已经去车间里忙了起来。

    此前,秦蓁心中无数次的构思,但真的挪到机器上那就是一件万分困难的事情。

    现在的光刻机是精密仪器,哪能碰水?

    一个小部件不小心沾染了水都可能导致机器精度失真甚至污染,而且怎么加这一层水呢?

    这是个大问题。

    一个又一个的构思被否定,秦蓁嘴上都起了干皮,“你否定我倒是挺积极,要不自己提个方案?”

    有些时候就是灯下黑。

    贸易战的缘故秦蓁知道了光刻机,也多多少少知道了湿刻法。

    这个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为众人所知晓的名词,眼下却是再新鲜不过。

    但秦蓁不清楚具体的构造,即便是系统商城里提供了众多书籍,然而只是一张模糊的照片,有什么用?

    图纸,他们不止需要详细到极致的图纸,更需要工艺上的无缝衔接。

    这才是最麻烦的问题。

    被问住的沈航笑容略有些拘谨,“你知道的,我不是机械工程出身。”

    “我知道呀,巧了不是?我也不是。”

    这话让两人都笑了起来,“行了师兄,我们出去溜达一圈,脑子都僵化了,我觉得出去散散心很有必要。”

    两个人的头脑风暴也不见得能解决问题,还是出去散散心更有用,说不定灵光一现就能解决问题呢?

    “对了,你从哪弄的玻璃花,好漂亮。”

    “周末出去,在街上看到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