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嗖……1191名同志的意识落在三国1191人身上了。

    可惜的是,这些同志现代的意识都删干净了,就剩点儿潜意识和语言习惯了。

    东汉末年,也不知咋回事儿,老是有天灾,一会儿出来条挺老大的蛇,一会儿又是母鸡变公鸡啥的,皇帝实在坐不住了,喊来那帮大臣问问是几个意思。

    议郎蔡邕(注意:念yong,不念yi,更不念ba),那可是当时的大文化人,上来一通嘚啵嘚,说这些烂七狗糟的事儿,都是因为后宫和宦官干扰朝政的缘故等等。

    皇帝也是,你说看折子就看折子,他老人家倒好,看完唉声叹气了两声,随手一丢,跑厕所了。

    结果曹节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给看了个详细。

    曹节跟张让、赵忠、封谞、段珪、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等人合称“十常侍”,说白了,就是十个死太监。

    虽说是死太监,可架不住人多啊,尤其人家张让混得太好了,好到么程度呢?皇帝都叫他“阿父”(你说说你说说,还有正事)。

    所以大伙儿一合计,好你个蔡邕,竟敢说那些烂七狗糟的事儿跟我们有关,好,那就给你也整点烂七狗糟的事儿得了。

    就这样,蔡邕给办理了辞职手续,打道回府了。

    其实他下岗也没啥,不过那时候天下确实是有点乱了。

    那会儿巨鹿郡(今河北平乡那块儿),冒出来三兄弟,张角、张宝、张梁,这仨兄弟怎么说呢?

    这么说,都是大忽悠。

    张角最猛,说是碰见个有低保的老头,长的碧眼童颜(老头有长这样的吗?怀疑是外国老头),号称南华老仙,传给自己三卷天书(不知张角考虑改名蛋生否)。

    两个弟弟一看老大忒能忽悠了,于是就甘拜下风,于是哥仨儿就开始闹事儿了。

    这一闹不要紧,那时候的老百姓比现在还蠢,一听有神仙,加上也饿得慌,就一块儿跟着闹开了,结果蹦出来好几十万闹腾的。

    你说闹就闹呗,说白了都是穷闹的,可都辣么穷了,还一人找块儿黄布包在头上,叫什么黄巾军,也不知道到底咋想的。

    闹到幽州附近,太守刘焉毛了,不毛不行啊,他手底下没人啊。

    关键时刻,校尉邹靖劝他:“我说太守啊,你也别让哪乱走了,赶紧发榜办黑板报招兵!”

    榜文发到涿县,引出来一个英雄。当当当当……主角该出场了。

    英雄嘛,肯定跟别人不一样,要是老实巴交的上学听课,放学回家,那就不叫英雄了。

    所以英雄不喜欢读书,不过性子倒挺宽和,就是不大吱声,属于喜怒不形于色那种,一个字……酷。

    英雄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一米八左右),两耳垂肩(大耳垂,有福),双手过膝(胳膊长,怀疑身材比例略差),目能自顾其耳(眼间距过宽),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帅哥一枚)。

    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涿县,现在的保定那块儿,要不怎么说刘备这辈子很稳呢,别人都是顾头不顾腚,可刘备哪怕不顾头也得顾腚,保定人嘛。

    不是,那啥,有点扯远了。

    说起来刘备老惨了,从小没了爹,不过楞孝顺他娘,虽说家里穷的一塌糊涂,没啥好办法,但人家硬是靠着一双灵活的长手,手工编凉席、外加倒腾点草鞋。小日子过得倒也凑合,反正没饿死。

    在他家东南,有棵挺老大的桑树。有多大呢?说是五丈有余,也就是十六七米,跟现在六层楼差不离。远远看过去,跟个大车盖子似的。有算命看相的说过:“这家里绝壁得出个贵人!”

    刘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