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开,坦然爱之。    如果你不接受他们磕首,他们反而认为你没有答应。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的位置、实力与权力,决定你享受的待遇。    特别是大宋,更是礼义之邦。    赵平打量赵飞扬一眼,问道:“听说你读过书?”    赵飞扬恭恭敬敬回答:“草民读过十年书,可惜没有考上举人。”    赵平点点头,说道:“这次五千人委托你来谈判,可见你为人及名气。”    说到这里,赵平仔细打量他两眼,说道:“你就写一个文章,内容是如何组织这五千人从嘉定来到金堂县,路上又是如何辛苦地爬山涉水,最终战胜种种磨难安全抵达金堂县。”        赵飞扬不禁愕然,不知赵平为何要他写一篇文章。    赵平轻轻喝茶,淡淡说道:“你能够让五千人安全达到这里,是大功一件,我给你请功。”    赵飞扬不禁大喜,赵平这是向他封官许愿了。    即使不能成为真正官员,但是散官是没有问题的。    他怎么不感激,立即又率领家人向赵平磕首。    赵平觉得此人为人不错,不但有一个爱国之心,组织能力与处事不错,打算给请一个最低从九品的承务郎。    赵平就是做给四川人看看,跟着他干,只要你努力,就会得到回报。    三日过后,赵飞扬写了大约五百的文章呈给 赵平。    赵平一看,感觉在叙述流水账,没有突然重点。    赵平一边喝茶,一边指导他如何从哪些方面下手,如何战胜各种困难险阻,最后终于安全达到,同时要突出这次来到金堂县的意义。    经过赵平指点,赵飞扬恍然大悟,拿起文章回去修改。    赵平推荐赵飞扬的承务郎消息不知被谁透露出去了。    赵飞扬本来还是一个商人,商人在大宋地位甚至不如农民,因此官府才敢一而再再而三拖欠货款而毫无顾忌。    自古民就不敢与官斗,更何况商人。    但是,赵飞扬如果有了散官,官府必然就不敢这样肆无忌惮。    虽然从九品是低得不能再低的官,但是也是官,可以弹骇官府。    而平民就没有这些权力,最多只有民告官的权力,民告官甚至可能先打一阵板子才受理。    因此可以看出,民与官之间的巨大鸿沟。    赵平不但是成都府的主簿,而且与成都府及四川几位大佬关系非常好。    四川远离朝廷,置制使余玠具有单独便宜行事的权力,只要余玠上报,朝廷一般都会采纳。    现在他推荐又是一个从九品的散官,可以说几乎已经是木板定钉子的事情。    人们议论纷纷,对此褒贬不一。    有人说赵飞扬是一介商人,不是读书人人,朝廷给了一个散官,是对说书人的不尊重。    也有人说赵飞扬没有多大名气,又是外地人,为何要封为散官?难道是因为他与成都府主簿关系好吗?    这是没有吃到葡萄说葡萄酸,说这些话不是说书人就是本地人。    说书人觉得书是白读了,本地人觉得原来属于自己名额被外地人抢夺了。    也有人叫好的,说赵飞扬不但是嘉定名人,为了支持官军打击胡人几乎自己破产。    还有人说赵飞扬非常不错,从嘉定拉了五千人来金堂县,数量几乎是本地人的五倍。    赵飞扬虽然不是举人,但是也是读书人,曾经读书十年。    如果这些不能被封为散官,哪些不能封为散官。    散官,不光是仅仅读书就能够得到的,而且还要看你金堂县作出多大贡献。    要不,你也从外地拉五千人来到金堂县试试?    金堂县人觉得莫名其妙,怎么这个不怎么出名的赵飞扬顿时成为金堂县的大名人了呢?    其实,这是赵平有意如此,他安排人给赵飞扬大造舆论。    这样不但给赵飞扬造势,而且有意识宣传,如果你能够拉到五千以上人来到嘉定,你同样也可以被封为散官。    毕竟,嘉定人气太少,赵平不能到别的县去抢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