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日,离开李继迁寨,村民们送了一段路就急着回去播种了,春耕时节,寸秒必争。

    郭一凡等人也一路北上,准备在葭州渡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说的就是葭州(今榆林佳县)。

    葭州城内还有一座明初的古塔——凌云鼎,这是一座风景绝美的城镇,只是路真不好走。

    郭一凡等人也没进城,直接往葭州渡口而去。

    这是黄河的古渡口了,往来船只还不少,商贸发达,毕竟这里是交通要道是历史上秦晋之间攻守、渡兵的重要军事渡口。

    这里资源也很丰富,矿产有岩盐、煤、天然气、陶瓷粘土,不过这个时代能开发的只有陶瓷粘土了。

    终于到了黄河边。看着这波澜壮阔的母亲河,郭一凡想起了诗仙李白的千古绝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是何等的自信满满,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可也道尽了不少的无奈与遗憾。

    然而历史走到了今天,想到日后本为鱼米之乡的汉中大旱,饥民相食,郭一凡皱紧了眉。

    这估计只能用元代张养浩的诗句才能表达出这片山河所遭的罪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为历史的主人,时代的主宰,我们广大的百姓,却一直活在痛苦之中,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安居乐业,国富

    (本章未完,请翻页)

    民强呢?

    虽然郭一凡一直在尽力做这件事,但人微言轻,个人能力再强,也没办法一时间改变这个状态。

    前世,郭一凡看过那么多的穿越,特别是明朝,一本都没放过,很多人觉得唯有造反,推翻腐朽的统治阶级才能让大明重获新生。

    真的是这样吗?

    人的思想不解放,生产力不提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止步不前的话,再怎么改朝换代都是一样。

    明后满清,还不是走老路,闭关锁国,让华夏大地历史倒退,而西方列强则通过殖民掠夺发展迅速。

    生产力的发展还真少不了人的贪婪,因为战争是最佳的催化剂,只有你死我活的境地,大脑才被充分的开发,每个技术的提升都是为了战争。

    郭一凡以前所在的时代,信息科技无比发达,就因为美国人为了计算核武器各种数据发明了计算机,而民用后对生活对科技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

    郭一凡不想再让这里的人民遭遇鸦pian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签订那耻辱的辛丑条约。

    他一直坚信助人自助,损人最终损己,士大夫阶层的愚民策略最终也是愚的自己。

    这个世界是发展的,联系的,开国老祖的“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深入郭一凡的心,就应该团结进步力量,推翻退步团体,提升所有人的认知水平,都投入到建设强大的王朝的队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