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杜二人。
来李家庄这么久,还真未曾到李家庄农户家里坐坐,几个人都好奇,想知道农户家里如何?
而且,这玉米到底好不好吃,他们也很想知道。
“好哇,正想去看看。”长孙皇后笑言。
既然都想去,李世民便笑言,“那就叨扰了。”
老农放下活计,笑呵呵地带着他们回家。
“老伯,今年收成如何啊?”房玄龄问。
老伯呵呵笑言,“我一家就我和老婆子,还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嫁了,还有四个孙子;
所以,算是一家九口人,我们今年收获了500石粮食。”
石对应的重量,每个朝代不一样,唐朝的一石约53公斤,相当于,这家今年收获了五万斤的粮食。
李世民被震惊到了,长孙皇后也咋舌,这可是天文数字啊!
杜如晦掐指算算,怎么算都不可能达到500石。
“老伯,莫要说笑,我们是诚心问的!”房玄龄笑言。
老伯呵呵笑言,“客人,我跟外乡人都是这么说,他们都不信。
你们呀,外乡人,不相信也正常,若是老汉我在十多年前啊,也不信!
自从咱这庄子被道长少爷买下了后,这李家庄啥都变了。
以前这庄子和田地呢,是孙老爷的,我们就是种地的,一年到头啊,辛辛苦苦,能混个饱饭就算不错了。
如今啊,真是大变天啊!”
“以前是穿不暖,吃不饱,冻死饿死太多了。”
咱这庄子被道长少爷买下了后,把田地给了我们,不用交税,还给我们钱。
教我们种地,教我们种棉花织布,哎呀,太多了,他的种子都是很厉害的。
如今啊,吃得饱穿得暖,日子过得舒坦,我老汉啊,过得跟做梦一样!”
老农说得感慨万分,李世民在旁听得默然无语。
即便是他这个大唐皇帝,也保证不了天下百姓都能吃得饱。
其实历史上,吃饱饭一直都是问题,真正做到大家都能吃饱饭,那是现代社会的事情。
在古代,只要能不饿死人,就算是盛世了,可见以前的人生活多凄惨。
进了李家庄,走进老农的家,竟然是一栋独立的小别墅。
砖石水泥构造,三层小别墅,底下一层放农具和杂物,第二层生活,第三层是仓库。
以前没有进来过,李世民心中就暗暗惊讶,这么好的房子,比一些衙门都好。
一般的百姓不过是篱笆墙糊上泥巴,然后盖个茅草顶,仅此而已。
就连大诗人杜甫,也写茅庐为秋风所破歌,一般的百姓就更别提了。
“来,你们不信,带你们看看我家的粮食。”
老农打开门,玉米、小麦,还有些不认识的东西堆满了几百平方米的仓库,而且很干燥。
房玄龄捧了把小麦,非常饱满的颗粒。
长孙皇后捡了一粒嚼碎,很好,品质很高!
“老伯,这里家家户户都是您这般吗?”长孙皇后惊喜问。
“嗨,你去看看,谁家里没有几万斤粮食,存在家里呀。”老农笑言。
长孙皇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第一次到李家庄的时候,小孩子敢拿着粮食喂鸟,因为他们根本就吃不完。
“走,玉米熟了。”一股甜香味从楼下传来。
老婆子煮好了玉米,放在碗里,端上来,李世民几个人坐下。
“来,尝尝,玉米。”
杜如晦拿起一根玉米,看到底下的盘子,居然不是陶器,而是洁白如玉的瓷器。
“老哥,您这可是假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