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披上一件衣服,虽然房间里热乎,但是也怕他着凉;
这说明,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感情一直极好。
“老李啊,你说话也飘了啊,如果我是皇帝,这可是要杀头的。”李盛唐笑言。
李盛唐刚才说老李是皇帝,现在就又还回来,老李说李盛唐若是皇帝;
真是一报还一报!
“没事,出我之口,入你之耳,没人知道。”李世民脸红红的笑言。
这贞观火酒的度数很高,李世民半醉,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微醺。
“老李,那你说,这突厥,打还是不打?”李盛唐反问。
李世民摇着头说,“如今这朝中分为两派,以李靖、李绩为首的主战派,认为大唐与突厥必有一战,所以要打。
而高门世家的大臣,则以为草原游牧骑兵精锐,来去如风,杀敌千里,我大唐军队不是对手,所以应该求和。”
李盛唐就故意奇怪的问了,“老李,我看你对朝政如此熟悉,不像只是一个只关心买卖的一般王爷啊?”
这一问,把李世民吓出一身冷汗,我勒个草,差点又露馅。
长孙皇后的大脑则开始高速运转。
“小李公子,是这样的,我们家做的粮食生意,最大的订单就是军粮。
我们靠着朝廷的买卖吃饭,对于朝局如何,自然是如数家珍,要不然怎么做生意呢。
大唐如果和突厥开战,最需要考虑的就是粮食,您说我们能不关心吗?”
长孙皇后就是聪明,只一个军粮,就把前因后果解释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李世民马上附和,“对,就是这样,小李道长,不,贤弟啊,你说说这李二会不会跟突厥开战?”
李盛唐嘿嘿笑言,“大唐对突厥必有一战,而且必定大胜!”
此言一出,李世民心中狂喜。
房玄龄和杜如晦则是震惊不已。
大唐和突厥必有一战,这不稀奇,稀奇的是李盛唐说大唐必胜,这就很惊人了!
从眼下局势来说,大唐刚刚经历玄武门之变,朝局不稳;
再则,去年水旱相连,冬天又是雪灾,民生疲惫,国库空空,无钱无粮;
此时和突厥开战,怎么可能必胜,这个小家伙果然是徒有虚名!
当然,从他们自己的立场来说,他们也不愿意轻易开战。
杜如晦因为是兵部尚书,对于他大唐的兵力、实力了如指掌;
所以,他就觉得现在的大唐实力绝对不如突厥,若是开战,必败无疑。
“贤弟,这话又是从何说起?”李世民急问。
“这个事情其实不复杂,武德九年,就是前年颉利兵临渭水,那个时候李二忙着搞事情,外面军心不稳;
所以就让突厥钻了空子。
但是现在呢,经过冬天的以工代赈,李二已经把握住了民心和朝堂,至少关中一带已被牢牢掌控。
大家都知道的,关中乃是天下最好的地方,俗称帝王之本,掌控了关中就是掌控了天下。
当年,秦国以此争夺天下,刘邦以此称帝。
所以说,大唐朝野上下已经稳固,颉利再想突袭到渭水边上,威胁长安城,这已经是不可能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静静地听着,不禁点头称是。
渭水之盟确实是一个意外,当时马邑的将军临阵逃了,所以才导致颉利长驱直入,进到了长安城下;
而长安城内,又因为玄武门之变,仓促间无力迎战。
房玄龄问,“可是,您如此说来,也只是说,突厥无法攻入长安城下,并不能说明我朝与突厥开战必胜。”
李世民也问,“是呀,小李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