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无数黎民百姓,又可以兴修水利为来年准备,实在是高招;
才制定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终于可以实施了,我明日在朝堂之上廷议此事。”
李世民找到了解决之策,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长孙皇后只对李世民说了以工代赈的事,其他的事情却没有说,特别是李盛唐说她命不久矣的事情。
当时李盛唐不肯说,下次定然要问个明白。
皇后躺下后,干咳几声,觉得呼吸有点不顺畅,这是老毛病了;
翠墨端了一盏补气的茶过来,喝了一点,稍微好些。
一夜无话。
第二日上朝,李世民高坐龙椅,底下群臣云集。
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魏怼怼、虞世南等人。
武将更多,李靖、程大魔王、小孟尝秦琼、长孙无忌、李孝恭、炭头尉迟、段志玄、侯君集...
若是往日,李世民会觉得天下才俊,皆汇集在此。
可是自昨晚上听说了李盛唐的计策之后,再看着这些人,让他心中颇有不满。
坐在龙椅之上,李世民开金口;
“众位爱卿,雪灾连绵,国库空虚,百姓饥馑,突厥虎视,众位有何良策啊?”
李世民的话说出来,众大臣呆若木鸡,如泥塑的菩萨,默然无语。
雪灾、饥荒、突厥。
这三大问题,任何一个都是令人极其头疼的难题,他们根本无法解决。
“诸位爱卿为何都不言语啊?”
李世民微微后靠,坐在龙椅之上,心中十分得意。
平日里上朝,文臣出谋划策,武将咋咋呼呼,李世民这个皇帝只斟酌、选择就行。
说起来似乎很爽,其实显得他这个皇帝似乎啥都不懂,啥都要仰仗文臣武将;
可如今有了李盛唐的谋略,心里有了底气;
李世民就感觉自己从此之后可以稳坐钓鱼高台,真正俯视底下群臣了。
最终,大唐顶级智囊有房谋之称的房玄龄出班奏对。
“启禀陛下,今年天灾不断,自春夏旱灾到秋季洪灾,再到如今的雪灾,百姓疲敝,此时应当休养生息、静修德政。”
杜如晦出来附和道,“臣以为中书令房大人所言甚是。”
其他大臣拱手行礼,“臣等附议。”
房玄龄出的计策,李世民言听计从,朝中也无人能超过他;
房谋杜断嘛,出主意的是房玄龄,定策略的是杜如晦。
两人都赞成休养生息,那就肯定不会有错了!
“哪位爱卿还有别的策略吗?”
李世民微微一笑,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眼,心中微微不喜。
往日我等廷议策略就是终论,今日陛下居然问有没有其他的策略,这是挑战我们的治国理政的才能啊。
房玄龄禀奏道,“陛下,天灾不断,此乃天时,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顺天应人,才能度过这次危机。”
杜如晦拱手行礼,“臣以为中书令所言甚是,当是终论,请陛下采纳。”
若是在之前,李世民肯定欣然接受,而且会赞赏一番,夸他们房谋杜断,国之柱石。
可是今天,嘿嘿,老房,老杜,对不起,朕今日还要秀一把;
让你们再次看看朕的治国之策,到底有多高明!
“不错,中书令和兵部尚书所言,颇合古人治国之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李世民如此说,心里就舒坦多了,这大唐治国理政,还得听我们两个的。
“不过,此乃乡野愚夫之论、泛泛之谈,不足为凭。”
李世民微微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