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史书记载上有名的“焚书坑儒”,其实有些人对他有误解的。

    嬴政坑杀了四百多个儒生,是因为这些儒生平日无所事事,只造谣生事,搞得人心惶惶。

    他抓的都是闹事的主,都是该杀的人。

    全国的儒生多得很,他没有一气之下牵连,难道不是一件仁慈事吗?

    这要放在其他帝王身上,恨不得儒生的九族都要杀头。

    …………

    平行朝代——隋。

    隋文帝杨坚刚刚考核了几个成绩不错的读书人,也没有忘记盘点十大功勋帝王视频,处理完事情后第一时间就点进来观看了。

    “仁宗皇帝?倒是有点意思。”

    杨坚看着视频内容,所有所思。

    “我大隋朝刚刚建立不久,国力正盛,但可惜的是,百姓还没能过上好日子。

    这位仁宗以“仁”为本,想必有自己的出众之处,朕到想要看看,这位皇帝是如何让百姓这么爱戴他的。

    我大隋新朝刚立,定当休养生息,恢复民力,考虑民生,有了百姓的支持,我大隋才可能繁荣发展,长久存在华夏大地。”

    这样一想,杨坚来到寝宫,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

    这一年,杨勇十五岁,杨广十二岁。

    “勇儿,广儿,你们看到这仁宗皇帝,也要学习他的仁道知道吗?”

    杨坚语重心长的说道:“勇儿,你为太子,你要知道,对外敌和奸臣小人,要够狠,要杀之而后快,对待百姓,要仁慈,要包容,这样他们才会爱戴你,你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广儿,你以后也要好好辅佐你大哥,将我大隋发扬光大,明白了吗?”

    “儿臣明白,父皇放心。”

    杨广杨勇点头。

    太子杨勇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当了皇帝定能行仁道。

    至于杨广,听没听进去,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另外一个平行时空的大隋,六零九年。

    杨广坐在龙座上,看着视频内容,回想起早些年的经历,笑道:

    “仁宗?帝王太过仁慈可不好。

    大哥那么仁慈,最后得到了什么?

    朕可不认可,仁宗有什么好的,要做就要做武帝。

    实力才是硬道理,天下各地战乱频繁,只有用强大的武力,才能让敌人臣服于大隋。

    等着吧,迟早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以武为尊才是重要的。”

    对于好大喜功的杨广来说,他自然不喜欢仁宗这种称呼。

    作为帝王,他虽然做出了很多功绩,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但是,对于百姓,他一点都不仁爱。

    修大运河,造福了后世,但对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却是极大的灾难。

    还有三战高句丽,消耗了士族力量不假,但也让他彻底失了民心。

    后来也导致了农民起义的局面。

    落得个被叛军所杀的下场。

    功绩上来说,他是伟大的,但对当世来说,他也是百姓眼中的暴君。

    这时便可以看出,仁宗所提倡的,仁慈治国的理念是多么重要了。

    …………

    各朝各代的百姓都看过了赵桢上榜。

    宋王朝的一众皇帝和百姓,反响更为激烈。

    “我的天,我大宋竟然有帝王上榜?”

    “仁宗?要是我们活在那个年代多好,看看现在这狗皇帝完颜构,和仁字能沾一点边?”

    “沾不上,他人都不算,也就是祖上积德,皇帝世袭,才让他做了皇帝,不然按照功绩人品来看,他当县令都不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