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声吩咐:“黄色这枚,快马送回王府,绿色这枚,送去吐蕃,红色这枚,送去星星峡,蓝色这枚,送去轮台。”

    金玉应声称是,翻手把蜡丸收入怀中。

    韩长暮又问:“孟岁隔有消息了吗?”

    金玉赶紧把晚间刚刚收到的信笺交给韩长暮,低声道:“有消息了,汉王殿下他们已经启程了,约莫明日便能到凉州了。”

    韩长暮低着头把信笺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轻声笑了:“云归看起来温和,手段倒是十分的雷厉风行,这么快就将盘踞在陇右道的四圣宗连根拔除了,咦,王聪也跟着汉王一起启程了?”他的两指慢慢摩挲衣袖,袖口的云纹针脚细密,硌的他的指尖生出密密匝匝的麻木。

    金玉只是静静听着,没有多说什么。

    韩长暮的目光闪了闪,提笔又写了一张字条,装进了蜡丸中,放在烛火上封好,随后在封口处加盖了火漆蜡印,晾干后交给金玉,郑重其事道:“把这个快马加鞭传给孟岁隔。”

    金玉神情肃然的点头。

    安排好了这些事情,韩长暮揉着眉心,继续问道:“暗卫还有多少人可用。”

    金玉反应极快,道:“还有二十三人可用。”

    韩长暮点头,沉声吩咐道:“全都撒出去,一部分盯着布政,崇化,醴泉,普宁和靖恭这五坊,另一部分盯着掖庭。”说完,他解下一块牌子递给了金玉。

    他所说的这五坊,是长安城中胡人的聚集地,粟特人自然也多半都居住于此,一旦有动静,瞒不过暗卫的眼睛,至于掖庭,他压根儿就没想过动用内卫司的人手去查访,毕竟他刚刚接手内卫司不久,内卫们并非全然都是他的人,更并非都对他忠诚,他无法保证这些人会对他的吩咐完全听从,且守口如瓶。

    金玉神情一凛,忧心忡忡的望着韩长暮,斟酌道:“世子,暗卫都撒出去,咱们这宅邸就......”他欲言又止。

    韩长暮挥了挥手:“不妨事,去办吧。”他自然知道如今群敌环伺,但是他若是在长安城中,圣人的眼皮子底下出了事,那打的就是圣人的脸,寒的是剑南道众多将士的心,圣人是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殚精竭虑的忙活了半夜,韩长暮终于面露困倦之色,解下半旧的厚袄,倒头就在屏风后头榻上休息了。

    他整个人松弛下来,闭着双眼,喃喃自语道:“明日,该去解决吐蕃使团了。”

    金玉熄了外间的几盏灯,心疼的看了眼屏风后头的人影,轻手轻脚的退了出去。

    一夜无话,次日晨起,韩长暮收拾利落走出书房,一眼就看到树下的姚杳。

    晨起的阳光晴好,从掉光了叶子的枝丫缝隙漏下来,明亮的落在姚杳周身。

    她的神情冷清而倔强,并没有半点忙碌了半夜该有的疲倦感,发髻束在发顶,只用一枚素银簪子固定着,一身月白色的裙衫有些冷意,整个人显得精神奕奕,神采飞扬。

    韩长暮挑了挑眉。

    姚杳听到了动静,忙冲着韩长暮行了一礼,俏生生的笑道:“大人,早。”

    韩长暮莞尔:“姚参军,早。”

    姚杳道:“大人,今日可要去瑟瑟楼。”

    韩长暮挑眉:“今日我去四方馆见吐蕃使团,瑟瑟楼那里,你去盯着。”

    姚杳终于想起来了,四方馆里还有一群吐蕃人,只有吐蕃人不追究霍寒山和容郡主之事,才能把霍寒山平平安安的从内卫司捞出来。

    她没跟吐蕃人打过交道,所知都是书上记载的,她斟酌问道:“大人,吐蕃人好打发吗?”

    韩长暮很少见到姚杳这样小心翼翼的模样,看来是真的对霍寒山的事情上了心,才会关心则乱,他蓦然笑了:“若是好打发,又怎会拖了一月有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