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里清点粮草了。 易秋娴抿着嘴唇,除了这个计划之外,她临时还真想不出更好的计策来。 霍飞勇沉声道:“以末将之见,我军根本不需要太过着急,渭水战场转变为大战之前,而且敌军兵力更少,那么我军完全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项阳故意带着考较的语气道:“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呢?” “敌军之要害,依然在于渭水大营,那么我军可以持续对其进行压制,逼迫其他地方的守军不断来援。” “而且,渭水城已经分兵一万余出击,而且被我军全部歼灭,这一战不但极大地削弱敌军,还打击了敌军士气,渭水城收到消息之后必定人心惶惶。” “那时,我军就能通过雪橇之物,创造出更多的机会!” 霍飞勇抽丝剥茧地分析着敌人的军力分布与心理。 由此也能看得出霍飞勇和易秋娴之间的区别。 相对来说,易秋娴的想法更加天马行空,高风险高回报,追求一击毙命。 不过也因为易秋娴的从军经验还不足,她的想法失于稳重。 而霍飞勇则更加沉稳一些,他长期负责项阳的安全,属于一种“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位置。 这也使得霍飞勇的想法更加务实,有一步算一步,能通过大战得利即可,不必一味追击通过一战将敌人击败。 项阳微笑道:“你们两个的想法其实并没有高下之分,胜负的关键就在于你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敌人,实际的战局发展如何。” “不过这一战,我们还是采取霍飞勇之策,同时更加激进一点,将整个关中的战局联系起来,走吧!” 这次激战,他们取得战果极大,而且自身损失颇小。 所以项阳干脆下令分兵,由缺员最严重的一个营负责把这些叛军俘虏押回山上,剩余的三个营继续作战。 敌军的俘虏虽然多了点儿,但是他们在雪地上已经把所有的力气都耗尽了,现在又累又冷,只要把兵器一收,绳子一绑就没力气闹出事儿来。 三个营的将士,一营继续袭扰渭水大营。 也不用管什么伪装了,直接以最强的气势压上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现在他们有八成的把握,渭水大营里的守将是个非常保守甚至胆小的将领,那么他们就把这则信息利用起来。 本来只是一营的军队进行袭扰,他们虚张声势,装出一倍的兵力,甚至还分兵到渡口的方向,完全将渡口与大营间的联系切断。 只要他们保持着机动优势,那么敌人就无法抓住他们分兵的弱点。 另外分出一营埋伏在渭水城池之外,最后一营将士,则摆明车马不断地向渭水城与长安城之间切过去。 然后到了晚上,最后一营将士再以雪橇之利偷偷离开,白天再摆出旗号过去。 因为雪地阻隔,敌军各处的探子无法及远,直接限制了他们的战场感知能力。 项阳可以轻松地利用情报差来戏耍对手。 以现在岳虎军的角度,已经看到了己方聚集了大量军队想要切断长安的援军,而且根本没有把渭水城内的守军放在眼里。 那么意图就非常明显了,大凉军一定是想利用这次大胜,一鼓作气地攻破渭水大营。 项阳知道,敌人一定会这样判断,而他只需要盯住长安一带的动向即可。 岳虎的大军说起来是很唬人的,即使攻克长安之后,他们的联军有了几部的分裂,许多有势力的叛军已经不再听从岳虎的调派,他依然对外号称有八十万大军。 但是,如果细算其中的机动兵力的话,特别是精锐之师,其实并不多。 岳虎自己长期带的边军,的确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军队。 然而,这支他最亲信同时也最精锐的部下,一部分死磕在了长安城头之下,还有一部分埋骨于荒山之中。 另外,从兵力分布来说,岳虎因为各种原因,必须要将最多的主力集中在长安城与潼关等地,大约要依靠着四十万以上的大军,才能帮他稳固关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