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榴月过半,暑旱苦热。

    拂晓时分,残月西沉,东边天际曙色流泻,四野静谧空阔,山河未醒。

    卧龙岗上,山间小径,杂草丛生,一布衣青年背着竹筐、扛着药锄迎着流霞苍穹攀爬而上。昂首望去,山巅空翠,林中凉风可人。

    新近酷暑,家中人胃口不佳,诸葛亮趁天色尚早,独自扛了锄头上山采些凉药回去煮汤消暑。一路寻觅、采摘,约摸一个时辰的光景,天已大亮。日光蒸腾,从山头放眼望去,田野散出一股暑气,几多炎热。

    天地如棋盘,农人耕作其中,好似日日劳碌的虫蚁般渺小辛劳。何况年成不佳,战乱频起。

    “哀民生之多艰……”诸葛亮蓦地想起这句,喃喃自语,忽感悲戚。

    他抬头觑觑阳光,微微气喘,身上薄薄湿了一层。抽出腰间巾帕擦擦汗水,在溪水边坐下,拘起一捧清水就着连喝了几口,方觉好些。

    枝头流莺清啼,诸葛亮松快些,抖擞精神下山回家。今晨朝霞耀目,闷热非常,万里无云。但卧龙岗附近又忽生云团,按附近耕耘数十年的老人说法,今日必有暴雨。

    下山回家,将竹筐草药交与母亲,得知大哥与三弟早就下田。诸葛亮收拾农具,带上兄弟三人的蓑衣、斗笠以备不时之需,就往田间赶去。

    路过一处专用来晒谷的场院,往日这里铺满了河里采来的莲叶,晒干后卖去城中肉铺、药铺、糕饼铺,拿来包裹食物草药的。今日却一片荷叶不见,就见身强力壮的里长钱保领着几个手下搭着棚子。

    诸葛亮见状,上去见过里长。两人略有交情,闲叙两句,诸葛亮指指一旁问道:“里长,搭棚有何用处?”

    里长知晓诸葛家情形,对读书人格外尊重,笑答:“哦,施粥用的。”

    诸葛亮喜出望外,“果真?真是造福乡里了!”

    钱里长笑呵呵摆手,掉头催促手下利落些,继续道:“哪是我的功劳啊!粮是刺史大人从城里特地拨来咱们隆中的。别处且还要等着呢!”

    “怎么说?”

    “这天真热!”钱里长叉着腰,抽出腰间别着的蒲扇扇风,眼睛被日光刺得睁不开,勉强转向诸葛家方向,扬手一指,“还得感谢薛姑娘!哦,不知先生可曾听过,襄阳城里搬来的那位薛家大姑娘,就住在先生家不远处。”

    “还是她体谅本地乡人。说感激乡人平日照料,薛家特意拿出一百五十斛粮食,交与刘荆州分派,以解此处灾情。”里长是个习武的粗人,也未多想,笑道,“嗨!这弯弯绕绕的,还送去刺史府上。要我说,直接交给我料理,便当多了!”

    诸葛亮闻言,立刻明白过来,眼中意兴非常,对里长笑笑,“难得薛姑娘有此善心!须得好好谢她。”

    “当然!当然!”里长打量棚子搭得差不多,挥手比划两下,“回头啊,还要请先生写个布告,讲明薛家赠粮解灾一事。我张贴在这儿,施粥时派人当众诵读!”

    诸葛亮满眼打量粥棚,仿佛得见施粥的场景,爽快地一口应允,“好!我写好后着人送去里长家。”

    “那就多谢先生啦!”里长看诸葛亮背着农具,连忙道,“耽搁先生许久,慢走。”

    “里长客气。”

    午后,果然浓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下起暴雨。幸亏诸葛亮早有准备,取出斗笠、蓑衣来分与兄弟。三人又在田间忙活半个时辰,见雨势无丝毫减退,雷电交加。蓑衣吸饱水,沉甸甸压在身上,诸葛均几乎动弹不得,这才结伴归家。

    甫一到家,诸葛亮脱下蓑衣,换上干净衣服,回屋研墨写布告。说来也怪,下笔如有神助,洋洋洒洒,不到一炷香就写就。诸葛亮拎起布告,看得满眼欢喜。想着待墨迹吹干,雨停后就着人送去里长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