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西晋,永熙元年,公元290年。

    晋历九月,秋。

    是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新君践祚迄今,还不到五个月。

    洛阳,宫城。

    一条阔达数十米的青砖石大道,东西向贯穿整个宫城,将之分为南朝北寝两大块。

    其中的北寝,由南而北,东路主建筑群,依次为皇子居住的承福省、太后居住的弘训宫;中路主建筑群,依次为皇帝居住的式乾殿、皇后居住的昭阳殿。

    东路、中路之间宽阔的长巷,曰东一长街。

    此时大致是未正二刻时分——下午两点半左右,有四人自北寝南门精华门入,正沿东一长街鱼贯北行。

    前三位,皆头戴漆纱笼冠,身着青色单衣——都是宦者。

    最后头的一位,廿岁上下,上襦下袴,挑着两个大竹筐,一看就晓得是个“给使”——雇自宫外的厮役,专门负责宫中的粗活、累活、脏活。

    给使不是宦者,下面是有的。

    竹筐里头,绿的绿,紫的紫,白的白……满满两大筐菜蔬。

    头上冒汗,肩膀更被压的生疼,何天心中哀叹:“千穿万穿,咋就穿到了个厮役身上?”

    本科毕业一年,小小公务狗一枚,昨天刚刚转正,今天就被莫名其妙扔到一千七百多年前?

    招谁惹谁啦?

    就因为和这个厮役同名同姓?

    走在他前头的宦者——亦廿岁上下,有点婴儿肥,略略放慢脚步,跟前头两个同事拉开些距离,转头,低声,“阿天,还撑的住吗?”

    何天勉强一笑,“撑得住!”

    此君名郭猗。据他说,他是我——哦,我这个身体的原主人的“刎颈之交”。

    口里“撑得住”,肚子里腹诽——

    东宫往弘训宫送菜——太子给太后送菜,这是啥鬼讲究?

    而且,精华门为北寝正门,送菜,应该是走侧门?——若走侧门,可以少步行很多路呀!

    还有,两筐菜蔬而已,值得几钱?居然要出动东宫黄门令亲自办这个差?

    郭猗前头那位头发花白的——徐登,东宫黄门令,东宫诸宦之首。

    最前头那位,是弘训宫派来带路的。

    进了弘训宫,一路穿门过户,终于到了一所偏院——“载清馆”。

    一进院门,还没放下担子,何天便留意到一不同寻常之情形:

    正堂阶下东首,齐齐整整站着一队兵士,二十来人,个个顶盔掼甲,手拄长枪。

    怪了——

    载清馆的院门口,只站了两个小黄门——卫士不在院门口,反在正堂阶下?

    还有,非但衷甲,而且顶胄?

    送菜小分队入自宫城东门万春门,就连那儿的卫士,都没有顶胄啊!

    一个宦者迎了上来,“老徐!”

    “老陶。”

    陶韬,弘训宫黄门令。

    “又玩出新花样了?”陶韬皱眉,“送厨下?”

    徐登摇头,“不行——太子亲谕,这两筐菜,必要呈皇太后御览的。”

    “啊?”

    何天心里亦“啊?”一声。

    不过,他的脑回路不同于两位黄门令:

    若“呈皇太后御览”,那这个担子,是不是还由我挑呢?如是,岂非有机会当面瞻仰皇太后的慈颜了?

    这位杨芷杨太后,当年可是有“美映椒房”之誉,现在虽徐娘半老,但“太后以天下养”,一定风韵犹存……

    啊不,我的意思是,杨太后,目下天下第一人也,我若能抓住这个机会,给她留下一个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对今后出身,该大有助益?

    “好罢,”陶韬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