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巡考官员插手,郭臻也稍作收敛,又恢复细嚼慢咽的状态,一边闭目养神,一边静等第一张卷子上的墨水风干。

    约莫一刻钟后,郭臻将第一张卷子小心翼翼地收起,然后拿出第二张考四书五经的卷子看了起来。

    四书五经题一共有七道题目,其中,四书题三道,五经题四道,主要考的是读书人对四书五经的理解,以及围绕四书五经展开的议论。

    因为大明注重八股取士,所以,四书五经题便成了乡试考核的重点,考生能否中举登榜,与四书五经题考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郭臻很清楚这一点,审题时不敢有丝毫大意,只见第一题为: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这句话来自《论语·泰伯》,是孔子称赞尧的话,说尧这个人太伟大了。

    这道题的核心是称颂古圣先贤的教化之功,答题时,可以先引经据典指出尧干了哪些事,用了哪些贤人,成就了哪些大功。

    随后可以引申称赞本朝太祖英明神武,顺便表下忠心,说自己也要励志辅佐当今圣上。

    把握住这两部分,就不容易出现偏题,接下来就是打磨文字,让文章变得洋洋洒洒,气势磅礴。

    郭臻穿越前,研究过许多大明科举牛人的文章,穿越后,郭臻记忆力极佳,可以轻松借用答类似题目的佳言妙语。

    郭臻在脑海中逻辑了一下语言,然后运笔写下来,一气呵成。

    郭臻写完这一题的答案,把草稿搁置在一旁,直接看向下一题: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这句话来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这一题意思很明了,郭臻穿越前的大明朝考过这个题目,郭臻精心组合了几份答案,然后以八股文的形式,一气呵成写了下来。

    还是和刚才一样,郭臻先把草稿放在一旁,立马看向了第三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这句话来自《论语·述而篇》,意思是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被任用就收起自己的主张,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

    这一题的意思也很明了,是孔子与其弟子颜回讨论古代士人用舍行藏的两种生活选择,破题时,可以明破行藏,暗破惟我与尔。

    这道题目不算难题、怪题,郭臻从记忆中,同样能找到科举牛人关于这一题的答案。

    于是,郭臻动笔在稿纸上书写: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破题)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承题)

    ……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束股)

    由于脑中有现成的文章,郭臻下笔如有神,五六百字一气呵成写了下来。

    完成三道四书题的草稿,郭臻停下笔稍作休息,然后看起了五经题的题目。

    五经题的答题格式与四书题一样,都是要用八股的形式,即破题—承题—起讲—提比—出题—中比—过接—后比—束股。

    四道五经题,第一道: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这道题来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对人傲慢无礼, 对己自以为贤能, 这是违背大义,败坏道德。

    第二道: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这道题来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