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见他把自已往做贼上带,王伦心知不妙。这可是在大宋,刑讯逼供什么的非常可能,也肯定没有疑罪从无的皿煮,回答得不好,难免要吃板子。

    吃了板子之后,如果此人硬要冤枉自已,他能不能坚持自已不是贼的信念,尤未可知。

    “大人有所不知。此次应考落第之后,小人万念俱灰,本欲寻死。不过在乡间读书时便听说过东京城繁华,无缘得见,便想着临行前亲往一试,纵死而无憾!所以小人至晚直至樊楼,要见李师师、赵元奴两位姑娘,却为老鸨拿诗词所阻,没奈何便拿首旧词充数,但被识破赶走。此事有多人在场,都可以为小人证明。”

    讲道理昨天早晨试过了,无效,那就卖惨,有道是哀兵必胜么。

    这个说辞讲得通了:一心要求死,却发现还剩些钱,想着财尽后人亡不留遗憾,人之常情。不是有句话说么,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人死了,钱还在。

    当然不久后他想起接下来的那句话了:人没死,钱没了!

    不过那官员竟然没被说动,反而又把惊堂木重拍了一下:“照你所说,那贼子若与你毫无关系,却为何又留书本府要为你狡辩?真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王伦不明所以,所以瞠目结舌。那官员见了,自以为拿到把柄,暗自高兴:“你若是如实招了,再帮本官抓住那位大盗鼓上蚤,本官可以既往不咎!”

    “鼓上蚤?留书为我狡辩?”王伦吃了一惊。想起昨晚那个人手挥短剑的猥亵模样,和电视剧中的同样不堪形象印证一番,心中多了几分肯定。

    只是,《水浒传》一百单八将被考证为夸张,其实原型只有三十六人,有南宋时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为证,史上记录则有《大宋宣和遗事》。

    它的发展主要自元杂剧、话本、戏曲中,陆续塑造了另七十二人,然后施耐庵老人家根据这些素材硬生生加工出了“上应天星”的诸多好汉。而且宋江在梁山只是小打小闹,真正的起义,反而是离开梁山泊之后,转战青、齐、濮各州的事。

    所以一部水浒,一分真实、九分虚构。

    鼓上蚤时迁就是虚构的。鼓上蚤,指鼓边上起固定鼓皮作用的铜钉,取其身小而善于钻入的意思。昨晚那个人的身形瘦小,正是符合贼人的特性。

    但是,现在,当鼓上蚤的名头真正被告知给王伦后,他却陷入到云里雾里的恍惚中。

    《水浒》到底是真是假?王伦到底是真是假?我到底是谁?我这是在梦里吗?

    他的震惊和犹疑放到那官员的眼中便是被揭破原形后的不安,对方立即再添一把火:“大盗时迁一直在北方兴风作浪,你既然家在本府,想来不是被胁迫便是新近入伙,罪行不彰。所以本府赦免你不是没可能,只要你如实招认并告之其落脚地点你可愿意?”

    王伦名不见经传,时迁却是北方知名的大盗。如果缉拿成功,则是大功一件。彼因“戴罪立功”被释放不是不可能。

    可是王伦纵使有心也无力啊,无他,他根本就不是同党!

    “小人并不认识时迁!”王伦连忙辩白。

    “本官并未说他叫时迁!你如何得知?这样你还说自已不识他?”那官员终于逮到了把柄,笑逐颜开。

    原来在王伦入狱的这半天,发生了一些事情。

    先是开封府推官把王伦监下然后派人求证樊城老鸨。如果他昨晚确在樊城,那十有八九证明是个错误。老鸨虽然对王伦的行为不耻,却也算是女中豪杰了一把,实话实说了。这样,王伦差一点就被无罪释放。

    但是好巧不巧,这位府尹坐堂时却从门外扔进一封书信,上面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好汉是时迁,

    王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