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公孙假从虎牢关领兵十万到了洛城没有停继续向西急速行军,向新安、渑池方向赶去。陕军这次本就发兵匆忙,只带了三天口粮,后续粮草通过崤山北道火速运往前线,渑池就是中转站。

    渑池和新安本来都是洛城郡的城邑,在谋划杀害陕王前,洛城侯已经把这两个城邑几乎所有的军队都调往了洛城防守。以洛城的防御能力,哪怕得不到任何支援,坚守两三个月都不成问题。

    陕国方面,在得知陕王被害,连夜运回尸体后,第二天一早便发兵复仇。由于陕王已早立太子,陕王的死并没有造成大的动荡。太子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倾全国之力功伐洛城。对陕国而言,这次匆忙出兵,并没有打算攻下洛城。一方面是要给全体国人一个交代,另一方面是要给洛城侯一个教训,为后续的谈判提供筹码。

    然而洛城侯主动放弃渑池和新安,让陕国上下误以为是豫国怕了,或者说是洛城侯怕了。于是,陕军就顺势占了这两座城邑,并从后方源源不断向这两座城调集粮草,试图让豫国割让这两个城邑作为赔偿。

    公孙假的任务本来是经新安和渑池,快速攻占硖石关,从而对陕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但是行军至渑池时,发现这里居然成了陕军的粮草大本营,权衡之下,公孙假想把渑池打下来再去硖石关。

    奈何这渑池是陕军粮草重地,并不好打,且陕军已从洛城撤回增援,公孙假只好放弃渑池,率军全速赶往硖石关。毕竟此次出征是为了拿下陕国,只要守住硖石关,渑池坚守不了几天。

    而就在陕国拿下渑池和新安包围洛城的第二天,新王便从上阳派遣使者前往郑城谈判。可惜当使者走到新安时,便见到豫国大军已经越过洛城向新安赶来。使者情急之下,一方面派人火速赶回上阳报信,一方面急速向郑城赶去,以尽快说服豫王撤兵。

    陕国此次功伐洛城的主将是上将军钟离,他年龄与陕王相仿,但是看起来要精干的多。虽说陕国这么多年没怎么打仗,但是陕军在他治下依然军纪严明,作战勇猛。作为执掌陕国军务的最高长官,他很清楚,尽管有豫国的保护,但陕国要想自存自强还是得靠自己。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豫国也会从亲如一家的兄弟迅速变成翻脸不认人的强盗。

    不曾想,一语成谶,真让他说对了。

    得知陕王被害,钟离临危受命率领大军讨伐豫国。当然,他很清楚,陕国的军队自保稍可应付,但是攻打像豫国这样的大国根本毫无胜算。所以,钟离这次出兵极为克制,尽量不去伤害平民百姓。若不是洛城侯主动放弃新安和渑池,他也不会去攻打这两座城。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向豫王表达陕人的愤怒,争取更多有利的赔偿条件。

    可让他大感意外却又出离愤怒的是,豫国不仅没有任何安抚,反而派了增援部队一路向西而去。

    攻洛城而无所得,如果后路再被豫军堵死,那这十一万人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思忖再三,钟离决定不等特使回话立即率军撤离。对他而言,占不占领渑池和新安已经不重要了,能回到陕国才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洛城侯从郑城使者那里知道了韩熊和公孙假的战略意图,当钟离率军撤退的时候,他命豫诸和豫午亲率六万人出击。另命孟津的两万驻军,共计八万人一同追击陕军。不过,洛城侯给的命令是追而不击,将陕军赶至硖石关。

    洛城军的追而不击,让钟离十分费解。他撤退的时候,预想到洛城侯会全力反击,已经做好了牺牲三万人的代价。可不曾想,洛城军居然没有任何反应。陕军主力除了在攻城时死伤千余人外,几乎没遭遇什么损失便一路退至崤山。

    当然,很快他就知道洛城军的意图了,因为硖石关已经被公孙假轻松拿下且布重兵把守。这十万大军,在硖石关南分兵五万,修筑堡垒,堵住陕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