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家主有言,若是大娘不听话,就嫁到草原上去。”

    平原全身一颤,她连长安的世家郎君都看不上,又怎看得上草原蛮人,“好了,好了,回去就是。”

    ……

    长安,西面的一封捷报令李晔大喜。

    松州都督杨崇本在蛰伏一年之后,摸清了当地的山川地形,自引三千锐卒翻山越岭,杀入维州城中,屠灭大小族主寨主三十七人。

    维州这个战略重地终于落入大唐之手。

    杨崇本的奏表中,力陈蛮人桀骜不驯,采用了一些不得已的手段。

    具体是什么手段,李晔也不想问,更不想知道。

    当年吐蕃人为了得到此地,以妇人嫁入城中,耗费二十年培养带路党,才拿下此城,手段也不见得光明到哪去。

    “陛下,维州既然攻陷了,当遣派心腹之将镇守,令杨崇本退回松州。”

    李巨川道。

    李晔愣了一下,旋即明白李巨川的意思,维州地势险要,若是杨崇本割据此地,大唐一时半会儿也拿他没办法,毕竟杨崇本也是有这个前科的。

    思索了一阵,李晔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不管杨崇本想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有叛则讨,堂堂正正,才能令此人真正心服,传令,升杨崇本为胜捷军指挥使,维州都督,松州都督一职取消,朝廷遣派知州治理此地。”

    维州的确是形胜之地,但杨崇本想凭借此地自立,那就是想多了,没有人口,又跟当地交恶,没有陇南的支援,他连坐稳维州都难。

    杨崇本成功攻陷维州,已经证明都督制的可行。

    唐廷如今的疆域太过狭长,很多事情鞭长莫及,都督算是应时之需。

    两人正商谈着,薛广衡来报:“王参军奏报。”

    这一个月王师范与幕僚都在枢密院制定伐梁之策,现在来见,应该是有了进展。

    什么时候打,以后再说,但怎么打,就要提前准备了。

    这也是李晔员令的初衷。

    “臣王师范拜见陛下。”

    “免礼。”

    王师范扫了一眼李巨川,“臣征询各军主将以及西州刘鄩将军的意见,又根据大唐实情,制定了一份伐梁之策,请陛下过目。”

    李晔接过奏表,又是长篇大论,还没有标点符号,开篇就是“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

    随意翻看了几行,顿觉眼花缭乱,加上王师范这一笔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你直接说吧,朕听着。”李晔又把奏表换了回去。

    王师范看了一眼李巨川。

    李晔道:“无妨,下己亦是知军之人。”

    王师范拱拱手,“臣与诸位参军以为,欲破梁贼之势,在先取淮南,一者淮南士民心不在梁,二者王景仁、陈璋水军对我鄂岳、江南威胁极大,不可令其成长起来,三者李神福、朱瑾、李承嗣在淮南声望极大,攻取淮南事半功倍。”

    李晔点点头。

    “是以,我军欲攻取淮南,必大力组建水军,置办战船,仍是李筠将军牵制汝、许,高行周将军牵制蔡州,朱瑾出光州攻寿州,刘知俊出舒州,攻庐州,吸引梁军

    主力,然后李神福领水军顺江而下,配合周云翼、米志成合攻扬州!”

    李晔望着淮南地图深思,李巨川道:“李筠、高行周皆为佯攻,朱瑾、刘知俊、李神福才是杀招,任何一路建功,梁贼淮南不保?”

    “正是如此,淮南不保,我军水军便可占据淮河,以水军之力进取徐泗之地,李筠、高行周变佯攻为真攻,陛下大军出崤函,直取洛阳,恢复东都……”

    王师范话还没说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