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正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吴岩这样评价他:“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评论家会把莱姆与伏尔泰、斯威夫特等经典名家并置比较。当一部科幻小说以诗意与哲思的笔触向人类认知的极限探去时,读者会暂时忘记它的类型,着迷于跟随这样的书写进入更接近真相的终极。

    人们常说,科幻作家最善于预言未来世界,早在20世纪中期,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就在他的作品中构想出了电子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甚至“矩阵”虚拟世界。下面从莱姆的作品节选中,让我们看看他预言了今天社会的哪些科技事物?

    由文学报提供

    电子书平板电脑

    由文学报提供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可能是准确预测纸质书的终结以及电子书及其阅读器到来的第一位科幻作家。在其1961年出版的“Powrótzgwiazd”(暂译:《星际归来》)小说中就已经实现了这些。该小说比人类首次尝试使用电子纸早了约40年。莱姆将电子书介绍成可以上传至如今平板电脑般的设备上名叫“opton”的很小存储晶体。如今,多数的人都将其称为“Kindle”电子书阅读器。

    “我在书店里度过了一下午,可里面没有书。近半个世纪都再也没有印刷过书。厌倦了组成普罗米修斯号藏书的微型片子,我又多么期待这些书!真不走运!徜徉在书架之间,感受手中的书籍的分量,强烈的阅读欲望似乎变得不再可能了。书店成了电子实验室。书是带有记录内容的晶体,可以借助opton阅读。Opton的模样类似于一本书,但封面之间只有一页。轻触一下,文本的下一页就出现在表面上。”

    互联网

    由文学报提供

    1950年代初,莱姆已经开始思考能否将强大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以增强其计算能力。在其1957年出版的“Dialogi”(暂译:《对话》)中,他提出意见说,“信息机器和记忆库的逐步积累将导致建立国家级、大陆级甚至行星级的计算网络”——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发展方向。

    莱姆也见证了自己的许多预测被实现,其中就包括互联网。互联网也是让他感到惊讶的现象。他与新媒体的初次接触的反应据说是:

    “在使用互联网之前,我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傻瓜。”

    智能手机

    由文学报提供

    在同一本书中,莱姆还描述了类似现代智能手机早期版本的小型便携式电视机。该装置可以即时访问Trion库图书馆里的数据。下面来源于“Ob?okMagellana”的报道再一次被认为像是来自我们这个时代:

    “如今,我们在使用它时,甚至不会考虑这个笼罩在全球巨大的无形网络的效率和潜力。无论是在位于澳大利亚的工作室,月球观测台,还是飞机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无数次的拿出便携式接收器,访问Trion图书馆寻找我们所需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一秒钟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屏幕上。甚至没有人考虑到这一点:由于设备的完善,无限数量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同一个Trion,丝毫不会互相干扰。”

    3D打印

    由文学报提供

    此外,“Ob?okMagellana”提到了未来商品生产的有趣场景,使我们联想到3D打印技术。更有意思的是,由莱姆介绍的操作方式似乎也很现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