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名师之位。
从颍川书院把荀彧都带走后,张易的东海书院已经后来居上,成了大汉最负盛名的书院。
张易自己知道,东海书院其实叫东海学院更贴切,里面的课程已经分拆出文武两院,武院又分为骑射,弓步兵,枪步兵,阵法,兵法等课程。
文院教授的还是传统的《论语》《春秋》,没办法,颍川书院学子太多,又被张易加入《鬼谷子》和《韩非子》。
至于《算经》,和启蒙的《弟子规》一样,是文武两院必学的基础课程,至少要学完上册,也就是后世的小学算术内容。学会中策可用轻松当账房先生,至于下册,是为科技人才准备的。
张易当初用马迹岛的科技,从虞家换下大船岛,赚得实在太大,因为再往里去的其他无人岛,其实也变成张易的地盘,不过对于虞家来说,也不亏,本来那些就不是他家的,一个家族能占据一个金塘岛,还有张易输送的整套科技工具,这两年已经爆发出强大的生产力。
也许听了魏妍的规劝,也许顾虑威名远扬的平东军,虞家家主约束了家人,再没有人对金塘岛之外的海岛,提出过任何要求,一心按照张易当初的规划,发展金塘岛。张易规划本来就很大,是要金塘岛成为东南沿海船队的母港,集制造,修理和转运为一体的工商港。
和虞家不同,魏坤完全把张易当成亲外孙,这几年紧跟着张易的步伐,不仅承包下平东军的军粮供应,平东军打下的地盘,也都是交给魏家去开发,为了弥补人手不足,震泽浅水区的野人大半被祖茂帮魏家带来,随后就送到会稽山里,跟着平东军后面开荒种地。
魏家动手后,震泽九宗二十八家很快按耐不住,把另外的野人也抢走,成为各家开荒的庄户,藏在浅水区的野人一下子就空了,水贼再留在里面只能是各家打击的目标,航道也就安全了。
因为平东军在会稽,震泽水贼要么来投军,要么成为庄户,再也不敢打劫过往船只。
震泽治安忽然就好了,九宗二十八家和会稽的众多小豪族,都开始组建商队,从马迹岛购买三层竹筏后,把震泽地区特产运送到金塘岛,再拉回虞家船队从大汉南北运来的商品。
一时间,吴郡和会稽成了大汉工商最活跃的两郡。
吴郡商业虽然发达,吴郡太守却很难过,马迹岛张家生产的《弟子规》供应全国,却在留地往外发售,根本不在他这里交税,而震泽区域所有竹子都供应给马迹岛,最终也只有吴郡城外有竹林的几家豪族,才会交税给吴郡,其他二十八家岛上都有竹林,根本不会给吴郡交税。
吴郡没有税收也就养不起兵,拿日益富裕的二十八家,更加没有办法。就算汇报上去,条文也只能到曹节这帮宦官手里,这里是平东军的地盘,平东军不管,曹节当然也不会管。
本初三十五年,张易在留地加冠后,朝廷就征召张易进京,为羽林郎,两百石。
虽然张易一手改变了会稽面貌,可是平东军的功劳谱上,从来就没有张易的名字。虽然《弟子规》传世,毕竟是启蒙书籍,张氏传家的还是兵书,因此张易进京后,也是入武职,先给皇帝站站岗,成为皇帝的私人武装。
入职羽林第一天,张易就被皇帝召见,指定为随驾羽林郎,轶四百石。
随驾也就是皇帝到哪,张易就跟着去宫外站岗,这当然是皇帝恩赐的优容,好在皇帝进入后宫后,张易不须再值班。
张易看质帝第一眼,就改变了以前所有猜测。
质帝八岁登基,已经三十五年,四十三岁的人保养很好,好像只有三十出头,长得温润如玉,眼神很清澈,身材保持很好,根本不是沉溺后宫之人。
张易知道,质帝绝对是精明皇帝,虽然也重用宦官,却和历史上的桓灵帝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