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帮剑道能做一次护道卫,已经是天大的脸面,道人就该安心修道,来当官肯定不合适,曹节不胡乱安排官职,说明还是有底线的。
至于义勇一说,质帝却不太相信,觉得是曹节派人捕杀许昌,才逼反了许昌,随后才发动私家人马追杀许昌,让当地官员说成是义勇来帮他遮掩,这才是合理的,也只有曹节才有攻杀许昌的动机。
“我只问你一句,义军是汝派去将功补过的吗?”曹节贪婪,却很精明,皇帝用得很顺手,因此给他台阶下,反正许昌已经是反贼,谁杀都行。
“回禀陛下,奴家手里根本没有能征惯战之辈,否则也不会找许昌来给陛下当护道卫,义勇将领是一群学子,去会稽求学的,跟奴家没有任何关系,奴家不敢居功。”曹节当然也想到皇帝怀疑他的原因,坚决不敢乱承认。
“哦,去会稽求学,还这么多学子,有这么巧的事情?”质帝可没听说会稽有大儒,让这么多学子去会稽求学。
许昌的护道卫,他是亲眼见过的,都是武艺高强之辈,一帮学子带着乌合之众,就把许昌赶跑了,怎么可能?
“奴家已经看过当地送来的文报,义勇将领确实是去会稽求学的学子,因为有个神童居住在会稽边的海岛上,今年才十六岁,几年前就写出《千字文》这种启蒙奇文,全篇一千字,999个字都是常用字,只有一个字重复,文章还言之有意。”
曹节立刻提出《千字文》吸引皇上,这是他来时就准备好的套路,现在终于能用出来。
“哦,只有一字重复的千字文,还言之有意,还有这种神童?”皇帝果然被奇文吸引。
“奴家已经找到《千字文》原版,请陛下赏阅。”
曹节说完,就让人端来张易原版的《千字文》,递给皇帝。曹节精明能干,既然想好套路,当然已经找到《千字文》原版。
曹节见到皇帝果然被《千字文》吸引,就一声不吭等着,心里还在揣摩,如何让皇帝彻底高兴起来,免除自己举荐贼人的过错。
汉代做官是需要人举荐的,如果犯错,举荐人就是失察之过,肯定要连坐的。曹节当然不想为了许昌这个仇家,让自己连坐。
就在这当口,质帝已经浏览完《千字文》全文,笑着问曹节:“我看了一遍,居然没有找到哪个字是重复的,你知道吗?”
曹节历史上能得到桓帝赏识,到了这个时空,又能得到质帝欢心,当然是聪慧之人,他这个时候极力抬举张易,无非是让皇帝高兴,他误举荐妖道许昌,现在又举荐神童给皇帝,就是打算将功补过。
曹节很快指出卷中两个‘洁’字,质帝前后反复对比斟酌后,点头说:“果然是相同的,果然是句句言之有意,确实是妙文,可为啥他要一字重复呢?我观这后面的洁字,完全可以用其他字代替呀。”
“陛下聪慧,奴家就想不出可以替代的字。”
“哈哈,我再聪慧也比不了神童,我猜他只用999个字,是留其他人去想着替换另一字,这是策略,也是他谦虚,谦收益,满招损,明明是神童,还不狂傲,知道留有余地,确实是大才啊。”
曹节见到皇帝已经对张易感兴趣,立刻说:“陛下记得当年的张铮吗?串联太学生反对梁冀专政,最后被梁冀下令杖脊而死的那个太学生,这个神童就是张铮之子张易。”
“哦,张铮,张易,张铮之子怎么跑到会稽海岛去读书呢?梁冀不久就被处死。”
“其母是会稽魏家人,张铮被杖毙,其母改嫁到余姚虞家,张易去年束发后,就移居会稽海岛读书,就近侍奉母亲。”
“张铮也是大才,已经过去十余年,孤还能记得他杖毙前,壮怀激烈,怒骂梁冀的样子,也一直为之惋惜,好在张铮有子,记得等他成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