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也不是正式上班的时候,张师傅让开了位置,让苏绵绵和贺一鸣走到老师们面前。
闻老师在这几天里有和苏绵绵见过两面,这两天也见到过苏绵绵给其他人回答问题,早就不把苏绵绵当做学生看待了。
其实李老师也根本就没把苏绵绵当做学生看,甚至有时候将苏绵绵当成了小老师,经常不耻下问。
看到一群老师的关注点在一个年轻的不能再年轻的学生身上,张师傅嗤之以鼻,他也快四十岁了,在厂子里已经算是天才中的天才,靠着多看书多学习,摸到了一些门槛。
在工厂里,老师傅们可不是这么惯着自己,看到苏绵绵直接坐在了闻老师的对面,他只觉得这个小丫头片子一点规矩都不懂,根本就没有礼仪可言。
这就是所谓的高材生,果然都是眼高于顶,连老师都不放在眼里了。
也是,这是锦华出来的高材生,搞不好还是哪位领导的女儿,看看这几个老师看这个小丫头的样子,那种讨好的样子,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苏绵绵没注意到张师傅的内心活动,她确实是老师们叫来的,要不然这一天算是休息日,她完全不需要去学校和工作单位忙碌,有理由放一天假的。
可惜她还是觉得在实验室里更舒服,更自在,所以看着闻老师设计的内容,摇了摇头。
;这样设计是好,但是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苏绵绵将自己前世的经验拿出来,和闻老师进行探讨,对于自动化方面她了解的不多,但是见过的多。
她是没设计过相关的产品,但是故事听得多了,在工厂里,哪儿还没有一点点突破产品难关,发现过哪些产品问题之类的呢。
这些东西经常被当做趣闻,在工业报纸上写着,也有很多老板们的自传,会把这些遇到的问题当做谈资,拿出来秀一把。
再加上苏绵绵参观过不少工厂,对一些生产流程有认知,所以对闻老师的问题有很多建议可以提出来。
经过两人的探讨,再加上其他人的一些建议,很快就可以成型一个相对可靠的方案出来。
苏绵绵不敢说这个方案百分百没有问题,但是绝对可以缩短研究的时间进程。
这种缩短,可能是十年变两年,也有可能是一年变成几个星期……毕竟有些关键点不过是灵光一现的功夫罢了。
一旁的张师傅,很快就从站的远远的,变成了围观者的一员,而且开始挤了起来。
为了看清楚苏绵绵在纸上写的东西,他甚至挤到了最前面,现在最后悔的就是为什么苏绵绵只是坐在闻老师的对面。
要是苏绵绵能坐在闻老师的旁边,那他的位置就能完全看清楚苏绵绵画的那些东西了。
;这也太……你这个思路也太对了吧,这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张师傅甚至没意识到,他已经将项目组的负责人李老师都给挤走了,要不是李老师主攻材料学,对自动化研究的不深,两人怕不是已经打起来了。苏绵绵一抬头,看到了这张还算熟悉的面孔,;我们到佛朗基和日耳曼参观过,我说的这些也是有照片可以佐证的,当然,我不是这个专业的,只能说是探讨一下。
;那你对这方面的了解也太多了一些,你今年才多大啊?张师傅脸上只剩下震惊,;我之前还觉得自动化简直就是吹牛,咱们根本就没这个技术,怎么你这个……
;模块化是有助于将功能拆分开,然后单独设计的。其实张师傅你的折弯机也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