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邦安是怕自己媳妇儿和厂子里闹矛盾,如果靠着人情往来,将小孩都归拢到了明天托儿所去,那厂子里的幼儿园老师肯定不能答应。
怀着忐忑的心情,老苏趁着午饭休息的时候,提着苏绵绵一起,往明天托儿所去。
随着春天的到来,托儿所周围已经开满了迎春花,有一些是本来就有的,还有一些是方舒翠花了不少功夫,从山里面刨出来移栽过来的。
一路上,有不少大人带着孩子往托儿所的方向走,苏邦安看着苏绵绵,说道:“咱厂子什么时候有这么多小孩了?”
“我也觉得是有点多,以前没觉得有这么多啊。”苏绵绵也很纳闷,这些孩子还都是适龄的儿童,“难道都是厂子外面来的?”
正好,苏绵绵旁边就有两位妇女同志抱着孩子,嘴里还叨唠着怕去晚了人家不收。
“您好,请问您是要带孩子去明天托儿所吗?”苏绵绵笑着问道。
两人脚步匆匆,但是却笑着对苏绵绵说道:“对啊,小姑娘是明天托儿所的老师吗?”
“哦,我不是,您是咱们锦华一机的工人吗?”苏绵绵接着问道。
“我在电子厂上班,这是我姐姐,在外面的店里打工。这不是听说咱们厂新办的托儿所,可以招收厂子外的小孩吗?这就赶紧过来了。”孩子们好奇的看着苏绵绵,仿佛还不知道自己要面临什么。
“电子厂里需要带孩子的人多吗?”苏绵绵总
算明白方舒翠卖的什么药了,怪不得昨天晚上回家那么晚,原来就是去忙这件事了。
这倒是个好事,就是人也太多了一些,而且很多人看起来都很着急的样子。
苏绵绵不知道,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就是有一波婴儿潮,而幼儿园又不够多,很多小孩都没有机会进入幼儿园学习,有一部分在上学之前才进入学前班学习一段时间,还有的连上小学都需要走一走后门,想想办法才能上。
这时候市区里有一家可以不分户口,就可以接收儿童的托儿所,对这些大人来说太重要了。
妇女同志太需要从繁忙的家庭生活当中解放出来,拥有自己的事业。
这个时期的女性也确实更愿意参与到社会劳动当中,即使是在农村务农,也希望能走出来,在工厂里找一份工作,期望有一天能住上更加方便的楼房。
对于苏绵绵来说,她原本的时代,幼儿园入学困难,学区房也依旧非常难求,很快就理解了这些人的困难。
锦华一机的工人们也很理解,谁还没有个亲戚呢?
平时这些亲戚都是托关系走后门,想办法能把孩子送到锦华一机的幼儿园来上学。
现在不需要这么麻烦,直接到明天托儿所入学就可以,即使这些老师都是锦华一机淘汰掉的老师,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自己的孩子有地方去,而且还不需要户口,不划分学区。
走到明天托儿所门口
,里面的队伍已经都排出来了,人们议论纷纷,还有一些锦华一机本身的工人师傅,站在一旁观望。
院子里,方舒翠正数着人数,“这一上午已经来了一百三十多个孩子了,这才第一天……”
“咱们有六个教室,应该也够了。”方舒翠搓了搓手,“就是玩的地方不够,这场地还是太小,不过咱们可以把大一点的孩子带到厂子里面去玩,也不影响。”
苏绵绵他们挤进了院子,苏邦安更是跑到方舒翠身边,问道:“你这是要招手多少个孩子啊,这可不少人了。”
“最多可以招收三百个孩子,而且年龄还得有限制,大中小三个班要差不多才行。”方舒翠说道,“还是场地太小了,要不我再去和厂领导商量商量。”
“那你也没那么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