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绵绵一听王秋雨说话就觉得脑袋疼,她最不喜欢的就是争论,这几天这个班级都还算挺和谐,所有人至少都摆出了一副好好学习的样子。
这也是因为这几天教的东西实在是太基础了,学不会的话说明真的是一点脑子都没动。
一听吵架,苏绵绵只好开始照本宣科的念了起来,为了能藏拙,苏绵绵刻意把口语变的生硬一点,部分单词也想办法念错几个。
可惜的是她的藏拙根本就瞒不了贺一鸣,他惊喜的发现苏绵绵真的能看懂。
“看来你英文学习的还不错,好了,坐下。”为了避免争吵,贺一鸣眼睛里的狡黠只是一转而过,“好了,接下来我们开始学……”
这件事就这么翻篇了,快的让王秋雨觉得有些措手不及,只好暗搓搓的哼了一声,装作什么也没发生。
可是下课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贺一鸣主动和苏绵绵说道:“既然你英文还不错,这本杂志就先送你了,你可以先看看,有什么问题到时候可以一起讨论。”
送我一本杂志做什么?还是全英文的?
难道这人还真以为自己会帮他翻译不成?
虽说这种工作也算不错,但是自己怎么和父母还有周围人解释?
说自己突然开窍了?
苏绵绵只好拿着杂志,一头雾水的回家。
直到她在路上看到了刚刚收摊的张晓芳。
最近张晓芳的摊位特别火爆,尤其是苏绵绵做出闪光娃娃之后。
原本的发光娃娃也就头两天还算火爆,之后几乎满大街都是亮亮的娃娃,甚至有直接往娃娃里面塞灯泡的,有些一看就有安全隐患,只是这个年代本来也不注重这个。
二极管和灯泡比起来,耗电量更低,质量更好,再加上电阻之后,成为了能闪光的娃娃,一下子就吸引了更多的人。
因为只有滨河路上可以买到,现在滨河路上逛街的人都要比以前多了一些。
所以张晓芳这一次九点之后等到路灯都熄灭了才抱着草席回家。
“绵绵!你猜我今天赚了多少?”张晓芳也看到了苏绵绵,一路小跑着走了过来,“再有这么一个月,咱们可就发大了,滨河路上几乎每个小孩都有娃娃了。”
“都有了,那咱们可能就赚不到多少了,我刚刚也看到不少,咱们做的虽然多,但是产能有限,还有很多人会买其他不闪光的或者质量差一些的娃娃的。”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可真是不少,不到一周时间,要不是有新产品推出,张晓芳的生意肯定会一落千丈。
现在距离其他人开发出闪光娃娃也不会太远了,这东西没什么科技含量,懂的人看一眼就会做。
张晓芳再一次有了危机意识,“我也想过,咱们这么卖娃娃肯定不是持久的,绵绵……我,我想承包咱们厂的门脸房。”
所谓的门脸房,就是靠近街道的商铺,锦华一机的商铺并不多,当初建厂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临街商铺的问题,所以除了围墙还是围墙。
但是锦华一机内部有超市,有小卖部,最近还在整改运河附近的房屋,已经收拾的有模有样了。
其中最大的房子会做成运河饭店一样的酒楼,还有一些房子厂子里打算交给职工运营,不过前提是承包。
这不是锦华一机率先提出来的,其实很多小厂已经有了类似的先例。
比如说绒花机电,这个厂子有规划一些商铺,其中有不少商铺,在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就租给了厂子里比较活跃的人,甚至还有一些领导的亲戚朋友什么的租用了商铺用来开店。
“咱们厂什么时候有门脸房了?”苏绵绵不知道这些,她平时也帮着方舒翠购买一些柴米油盐,通常都是去厂子里面的便民商店,在她印象当中厂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