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思索间,群臣都看完了密奏,阶上传来李治的声音:“诸位如何看待此事?”

    “老臣以为,苏老将军不会叛唐!”第三列第一位老者跨步出列道,正是中书令刘仁轨。

    李治冷冷道:“奏折中写明,不仅人证物证俱全,而且苏定方自己都承认了,还有什么不会的?”

    站在武承嗣前面两位的一名官员朗声道:“陛下圣明,郑仁泰、庞孝泰和钱九得都是朝廷重臣,若非有真凭实据,又怎会联名密奏?”

    武承嗣探头看了一眼,说话之人是御史大夫袁公瑜。这位老兄便挂着“同平章事”的职位,是当朝宰相之一。

    他话音刚落,便有好几名官员出声附议,可以看出他在朝中颇有权势。

    武承嗣左边的千牛卫将军王方翼向左跨了一步,高声道:“苏老将军多年来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绝不会勾结高丽,请陛下明鉴!”

    一道苍老的声音道:“王将军的意思是,凡是为朝廷立下功劳的官员,就绝不会背叛了?那请问,历朝历代中的那些谋逆之臣,王莽、曹操、宇文泰,造反之前哪个没有立下汗马功劳?”

    武承嗣吃了一惊,向出声的老兄看去,发现是尚书左仆射许敬宗,因为李世民做过尚书令,故而唐朝一般不设此职,由左右仆射掌管尚书省。

    可以说这老头是尚书省第一人了,想不到一大把年纪了,说话竟如此犀利。

    “王莽之流怎能与苏老将军相提并论?”左武卫将军萧嗣业怒道。

    尚书右仆射李敬玄出列道:“若是一人诬告还说得过去,可三人同时上奏,断不可能都诬告那苏定方,臣以为苏定方勾结高丽之事,可以确定!”

    顿时又有三名文官附议。

    李治静默良久,目光望向李弘:“太子,你以为如何?”

    李弘以十分平缓的语速说道:“儿臣以为苏定方应当不致叛唐。”尽管没说什么理由,但几名李氏子弟和太子詹事皆出声附议。

    李治目光又转向李勣:“李卿,你怎么看?”

    李勣沉声道:“既然苏定方和一干证物都已经在押往京师的路上,真相究竟如何,到时让大理寺彻查便知。老臣以为,眼下最紧要之事,是当另遣大将,驻守营州,防备高丽。”

    四名武将立即出声附议,武承嗣跨步出列,拱手道:“臣附议。”

    武怀道和诸葛三元跟着道:“臣附议。”

    御史大夫袁公瑜道:“这种大案,自然是三司会审,怎能让大理寺单独审理?”

    武承嗣反呛道:“李司空的意思是,眼下应当派遣一名大将镇守营州,至于由大理寺审理还是三司会审,都可以稍后再论。”

    太常卿崔义玄道:“臣以为,苏将军之案还未明了,若现在就派人替换他,未免动摇军心,不如先让副都督庞孝泰暂代都督之职,等案情查清,再做计议。”

    袁公瑜称赞道:“此议甚好。”

    “不可,庞孝泰少谋无断,不可为主将!”刘仁轨出列道,他是沙场老将,说话一向直来直往,不留丝毫情面。

    “庞将军爱兵如子,极受部下拥戴,如何做不得主将?再说了,眼下又无战事,让庞将军暂代几天,又有何妨!”许敬宗反驳。

    “许侍中,你怎么不说话?”李治忽然道。

    许圉师微微一笑,道:“老臣以为,还是派李司空去营州,更为妥当些。”

    “李司空年岁已高,营州天寒地冻,只怕他身体吃不消。”许敬宗反对道。

    武承嗣探头向李勣看了一眼,见他面色如常,但双拳紧握,显然有些紧张。这也能理解,这些沙场老将到了这把年龄时,都十分渴望回到沙场。

    许圉师微笑道:“据老夫所知,苏老将军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