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平壤的雪越下越大,已经没过了小腿,大同江上接了厚厚的冰层,马车大炮虽然不能在江面上行走,但是人在上面行走是决然没有问题的。

    此时的平壤城已经被明军 团团包围,决定平壤得失的牡丹峰也被明军牢牢掌控。

    可以说明军要攻取平壤,易如反掌。

    但是要全歼平壤城中的十余万倭军却并非容事。

    一夫拼命,尚且万夫辟易,何况是十余万穷凶极恶的倭寇呢?

    尤其是明军在围困了平壤一个多月之后,倭寇突围的次数明显多余前个月。

    前个月,倭寇是三到五天才突围一次,但是这个月,每天晚上倭寇都有突围,先来几个晚上的小规模突围,然后突然就来一次大的。

    根据高一功、李过、刘芳亮和养伤中的张鼐在今天晚上牡丹峰上的重要军事会议中,一致推断:

    倭寇粮草不多,军心开始动摇了。

    这一次军事会议之所以在牡丹峰上召开,就是方便行动不太方便的张鼐。

    但是在确定是否继续严密的围困平壤的问题上,众人产生了分歧。包括朝鲜王李淏。

    督帅高一功的意思是,紧紧的将平壤围住,一只苍蝇也不让他走脱。

    李淏当然不同高一功的意见。

    因为平壤城中还有十余万朝鲜百姓,如果似高一功的这种围法,全歼倭寇之时,平壤城中将没有一个活着的朝鲜百姓。

    那平壤就成了一座地地道道的鬼城。

    这样的平壤对于李淏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李过也认为高一功的主意是对的,将平壤城死死的围住,饿他个几个月,然后先打倭寇的援军,再来消灭平壤城里的倭寇就容易多了。

    但是,刘芳亮则不同意高一功和李过的主意。

    刘芳亮不同意并不是他站在李淏一边,而是他觉得如果按照高一功和李过的方略,一旦倭寇的援军抵达,明军极有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高一功笑问道:;明远,怎么了,发菩萨心肠了?高一功之蓑衣是在笑,那是因为刘芳亮是老兄弟,并且战功赫赫,他不想让气氛太尴尬。

    再说了,还有朝鲜国王在场。

    刘芳亮当然听得懂高一功的话,也笑道:;老高啊,我是这么想的。你看对不对。

    高一功道:;明远,你说说,为什么不同意死围平壤。

    刘芳亮道:;倭寇的援军什么时候来?我们不知道,如果将这所有的倭寇都饿死了,没人回去报信,倭寇的援军不来,那咱们围住平壤还有什么意义?这是其一;其二,咱们可以推算一下,倭寇从得到消息,到他们的援军抵达,老高,补之,还有小鼐子,你们都是带兵的人,倭寇顺利多长时日?不顺利多长时日?

    高一功看了看李过和张鼐,道:;怎么的也得三到四个月吧。

    ;好,就算四个月。刘芳亮伸出四根手指:;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就是说还有两个多月,倭寇的援军就差不多能到。而这两个多月能将平壤城里的倭寇都饿死吗?别说饿死吧,就说饿得没有战斗力。二位觉得可能吗?城里还有十几万的朝鲜百姓啊,人吃人,咱们都是见过的。这十几万百姓在倭寇眼里就是粮食。如果不能也不可饿毙倭寇,那何必将倭寇围得死死的呢?

    李淏一听这话,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近乎哀求的语气对高一功道:;不能让倭寇如此,不能啊!

    高一功沉默半晌,问道:;明远,那你看怎么办?

    刘芳亮一字一句的道:;放一部分倭寇出城。

    ;放他们出城?李过道:;明远,你是向放一部分出城,消灭之?

    刘芳亮笑道:;我有这个意思。消灭了他们一批,没跑的粮食就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