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聿鐭在南京整顿朝政和筹划攻打台湾的时候,李定国、刘文秀也分别在武昌、贵阳厉兵秣马,筹集粮草,随时准备听从朱聿鐭的号令,发动北伐。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众叛亲离,损兵折将,最终走投无路的孙可望决定向清军投降。
吴三桂在川黔一带和残明余孽厮杀一年有余,未进寸步,他无法向清廷交代。而就在吴三桂刮肠搜肚,思考着应对清朝顺治皇帝的责问的时候,孙可望率兵五千多人来降,对于孙可望而言是谋得了一条活路,对于吴三桂而言,那就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孙可望投降了吴三桂,那端的是让吴三桂是欢喜得屁稀,连夜就派人往北京送信报捷。
如果说孙可望的投降让吴三桂又大大的立了一功的话,那对于清廷而言就可以用如获至宝来形容了。
为啥这样说?
首先,孙可望是永历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都说他是永历朝的曹操,那就想一想,如果在三国的历史上,突然有一天,在孙权没有做任何策反工作和任何军事压力的情况下(给孙可望军事压力的是李定国),曹操突然就主动向孙权投降了,孙权能不高兴的屁稀吗?
孙可望的投降那是毁三观的,清廷可以拿这个做大肆的宣传,啥叫正统?孙可望的投降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其次,对于大西军中的情况,比如说那支人马战力最强,大西军在云贵的布放特点,别说是在清廷之中,就是纵观天下,还有谁能比孙可望更清楚吗?
孙可望是大西军的总盟主啊!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孙可望在大西军中的威望。
如今大西军的总盟主都投降了,你们这些大西军的将士们还跟着李定国、李文秀和朱聿鐭瞎混个啥?
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
顺治得了这宝贝,连人都没有看到,首先甩出了一顶;义王的爵位。
就这个王爵的封号就可以看出来顺治的水平那是相当的高。
孙可望是义王,那历代农民起义不都是以;义字为感情联络的纽带吗?
这就是准备坐等大西军土崩瓦解!
这是顺治的第一招;
紧接着,顺治立刻甩出了第二招,请;义王进京,共商平定天下的大计。
在这里,顺治再次体现出了他的高水平。
孙可望进京的时候顺治派出了由简亲王济度和安亲王岳乐组成的高规格的接待队伍。
那一天,整个北京城是旌旗招展,锣鼓掀天,人山人海。
简亲王济度是济尔哈朗的第二个儿子;
安亲王岳乐则是当年跟着豪格征讨张献忠的副将,据传言,张献忠就是死在他手里的。
这两位亲王是八旗军中的后起之秀,他们出来迎接孙可望,那其中的含义是十分值得玩味的。
如果说济度是为了体现清廷对孙可望的重视的话,那岳乐的在场分明就是在说孙可望已经不计杀父之仇的前嫌了。
当然,这还不能体现顺治的高水平的。
体现顺治高水平的地方在孙可望踏进北京城的时候是没有剃发的,并且还穿着明朝的官袍。
这是啥意思?
这不就是宣传满汉一家亲吗?
孙可望得到了他意想不到的好处,当即就向顺治投桃报李。
首先他将大西军中的各种情况,各种人际关系,谁和谁是亲旧,谁和谁是友人,谁和谁因为什么事发生过什么矛盾,和盘托出。
然后,他又将大西军在云贵的布防特点,这里,或者哪里大概有多少人马,哪里是大西军的屯粮之所,大西军的家眷主要在分布在那些城镇,画图表明。
最后,他还告知清廷,他留在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