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凤雏的出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如果庞统真的是来投奔刘备的话,那么纸面上,刘备的智囊团的阵容甚至有机会开始跟北方的曹操碰一碰了。

    原先之时诸葛亮一人,他对付荀彧荀攸,蒋琬贾诩等人还能应付,可对方还有一个恐怖的易小天,只要易小天在背后出现,无论是什么事情,基本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可以说,当年的诸葛亮是险些被重压压垮的。

    后面,法正到来,虽然来得不是什么特别隆重,但法正的出现,却给了诸葛亮极大的缓解,而且还成为了诸葛亮所不及的调和人心方面最好的补充。

    只要避其锋芒,不与曹操硬碰硬,诸葛亮是愈发的有信心处理一些局部的矛盾与战争。

    而现在,庞统的出现,终于是让这种卑微的平衡消失了。

    卧龙、凤雏,这样的人物聚集在一起,很难说他们会不会发挥出更强大的效果,但就算两人完全不兼容,将他们分开来使用,王不见王的情况下,这也是对刘备阵营极大的提升。

    但知晓卧龙凤雏之所以为如此称呼的人,其实根本不会担心两人的兼容性问题。

    世人只知卧龙凤雏乃是对诸葛亮与庞统的极高评价,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人的一本本事,多少都是出自同源。

    是的…这两人是同窗,甚至从水镜到卧龙凤雏这一系列的称号,都是他们的老师,也就是庞德公所起的称号。

    司马徽就不用多说了,此人这么多年来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自己对刘备的追随之意,但只要是诸葛亮有求,在襄阳附近神出鬼没的司马徽,总能给他带来各种小道情报。

    诸葛亮、司马徽、庞统三人年轻或者年少时都曾在庞德公身下交往甚欢。

    当然,荆州陷落前后,因为庞德公不愿出仕,尤其是不愿接受刘表的邀请出仕,因而选择隐居于襄阳附近的鹿门山内,基本不再露面。

    与此同时,司马徽于襄阳刘表所开办的学校内讲书治学,不问政事。

    真正有着出仕之心的人,在荆州士子这个小圈子里,唯有诸葛亮与庞统两人最为合适。

    要么司马徽和庞德公时不时的就为这两人造势一番呢,都是自己人,提携一下本就是自然而然。

    可以说,诸葛亮与庞统在赤壁之前,就注定要成为荆州士子的门面,将来会带领着一大批的荆州士子,奔赴各处,扬名立万。

    所谓官僚党派,就是如此,后世有所谓的关陇集团,有所谓的襄阳派,清河派,青州集团——这些就是那些同乡之间靠着微弱的联系却抱团组成的庞大官僚集团。

    其中官僚集团有好有坏——譬如关陇集团,自秦汉雏形显现之后,就向历朝历代输出过数量不小的名帅名将,一定程度上是帮助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开疆辟土,巩固王朝的功臣。

    更是有着在乱世之中,关陇集团的武将趁势崛起,最终建立辉煌王朝的典范。

    可是…文官集团就不一样了。

    大多数的文官集团,为的不是保家卫国,而是为了朝堂之上的那些尔虞我诈,战胜政敌,这对国家来说,如果这文官集团之中的领头人物们还算有能力,那么万幸,国家至少还能有这明确的发展方向。

    但如果运气不好,文官集团的领头者多是典型的奸佞之人,那么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颠覆不过是顷刻之间。

    诸葛亮和庞统便是承载着这种希望的。

    然而…中间似乎出了些问题。

    不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都沉寂了比预料中更长的时间。

    诸葛亮被人笑称为村夫,天天自比管仲乐毅甚至成了他人口中的笑料。

    而庞统则是毫无波澜的去到了江东,聘入周瑜门下,成了一个闲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