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二零零六年,一个春天的早晨,金灿灿的阳光,洒在蜿蜒的河面上,海河如似这座城市的一条金色的飘带,静静的向远方伸去。

    退休的老刑警钟伟民,站在海河东路派出所门前,望着美丽的景色不由住事再现:

    四十多年前,他成了原意租界片区的民警,在这个军政界,豪商富人,文化名人云集的,原意大利租界里,引藏着多少往事的秘密,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一阵纯正北京口味的话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他转过身,一位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人,正望着他。

    今天,他故地重游,是应北京一家影视中心编剧的邀请,为一部有关民国时期,津门大案的电视剧提供素材。

    他热情地向这位文雅的编剧打了招呼,他们边聊边向建国道走去。这条不太宽阔马路,和闻名的金汤桥相连,马路一边是一片片的破旧平房。

    而路对面的另一边,是一排排高大茂盛的法国梧桐树,他们走过树林,就是原意大利租界的地区:

    那一幢幢意大利式的建筑,具有欧洲地中海的风格。在高低落错,各式各样的小洋楼房上,都有一个个尖顶,圆顶的,方形的顶楼。

    它们被涂漆成黄色的,红色的,五彩缤纷,美丽人。

    钟伟民又和编剧慢步走到,一个耸立欧洲著名雕像,有各种造形石柱的广场花园,这就是马可波罗广场。

    广场周围是精美的小洋楼,布满着各式花坛,他们一眼望去,鲜花怒放,树草翠绿,好似完全走进了,欧洲地中海边的一个城镇。

    这个意大利租界始于十九世初,袁士凯,冯国璋,曹禺,梁启超,等等名人,都居住这里。

    卢沟桥,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占领了津城,意大利人被迫撒出,后,他们接管了这个租界。

    日本投降了,租界由国民党政府收去,国民军政机关,军统,中统特务机关,三教九流抢住于这些洋楼里。

    解放后,意租界又回到人民手中,小洋楼院进住了国家机关,国营企事业单位及职员,职工,城市居民。

    在这历史的长河里,这意租界的别墅,和小洋楼群里

    留下多少,各色人的身影?

    多少生死离别,悲欢离合?

    多少令人无解的迷案?没有人说得清。

    “您在这里,干警务工作这么多年,一定遇到不少离奇的案子吧”编剧兴趣地问着钟伟民。

    钟伟民微微一笑:

    “有,可以讲几天几夜,这里差不多的楼房,我都熟细。他们的来历,里面发生的一些事件,现在还记的很清楚”

    他指着马可波罗花园对面的,一座有花岗岩房门柱,高大圆形拱门,两个尖屋顶的两层小洋楼房,对编剧说:

    “这座小洋楼里,就发生了一段历史的迷案:

    民国时期,那时军阀混战,一位南京富商,走私军火和鸦片,发了大财买了这块地。

    他请留学法国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建盖了,这幢西洋式风格的楼房。这位富商从南京举家,搬到小洋楼里居住。

    一年以后,这个富商被天津警察局,因走私军火和鸦片逮捕入狱。经办案人调查,这个商人除了建楼所用的资金外,还剩有一批巨款。

    在严酷的审讯后,商人突然在牢房里猝死,巨款的线索中断了。

    警察去他的家里寻找巨款,把小洋楼院翻遍了,也没一点线索。审问家人也是白搭。

    不久富商的小老婆,又在楼里上吊身亡,这家人也无法居住了,拍卖了这幢小洋楼,回了南京老家。

    在房产拍卖的几天里,本地许多名门和富豪,都知这是凶宅,闲太晦气,没人给高价。

    可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