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未央宫宣室殿。
此时天子刘洵的面前摆放着十几份奏议,每一份都是朝中大臣对筹建新军之事的反对之声。
刘洵万万没有想到,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及霍家人刚刚在此事上偃旗息鼓,朝中其他大臣便又跳了出来。
这些大臣多是朝中的御史大夫,以及京中的列侯、朝中的文官。
这些人反对筹建新军的理由,无非就是增加朝廷支出,增加百姓的负担,担心天子刘洵会走上当年孝武皇帝那样穷兵黩武的道路。
对于这些理由,刘洵嗤之以鼻。
筹建新军的耗费虽然巨大,但是以目前朝廷的收入和储藏来看,完全负担得起,根本没到举步维艰的地步。
同样的,朝廷光凭府库中的储藏便可以支应新军筹建的耗费,根本没有增税,何谈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至于穷兵黩武之说,更是不值一驳!
刘洵心中暗笑:“如今朝中大权尽在大司马大将军手中掌控,即便新军筹建完毕,朕也只是掌控了数万兵马而已,朝中大权、天下兵马依然在霍光手中掌控着,朝廷对外是战是和也全都由霍光一言而决,朕有什么话语权?”
“哼!即便今后大汉开始穷兵黩武,责任也在霍光,而不在朕!”
刘洵在心中小小的黑暗了一把,而后便随意拿起一卷奏议,对身边的中常侍耿国说道:“你看这些列侯,平日里没见他们有什么功劳,也没见他们为国家分担、为朕分忧,如今朝廷准备筹建新军,他们却都跳了出来,这是什么道理?”
中常侍耿国沉吟了一番,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说吧,朕恕你无罪!”
中常侍耿国这才拱手说道:“天家,以仆之见,这些列侯只是气不过罢了……”
刘洵笑了笑,说道:“是啊,你也看出来了!”
“此番筹建新军,富平侯、平陵候干得非常出色,将筹建之中的新军打造得滴水不漏,这些列侯子弟无法进入新军之中为将、为官,也无法在新军筹建的过程中分得一杯羹,他们自然要焦急、愤怒的!”
“天家,这些列侯在朝中都是盘根错节的存在,万万不可轻视啊!”
刘洵自然明白这一点,这些列侯多是功勋世家子弟,或是朝中重臣子弟,各大家族之间联姻、相好者,比比皆是,是一股极为庞大的势力,即便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也不敢轻视这股势力。
此时,刘洵沉吟了一番,便说道:“先贤有言:攘外必先安内!此乃至理名言!”
中常侍耿国有些不明白,不敢多说什么。
刘洵继续说道:“这些朝中大臣、京中列侯,便是内!朕想要做成大事,便要稳住这些朝中大臣、京中列侯,否则他们便会事事掣肘,朕也终将会一事无成!”
“天家睿智!”
几日之后,天子刘洵一连颁布了两道圣旨:
一道圣旨乃是封外祖母为博平君,一道是将已逝的酂侯萧何的曾孙萧建世为关内侯。
消息传来,朝中上下的注意力顿时从筹建新军上被引开,又因为萧建世被封为关内侯,朝中大臣对于天子刘洵的抵触之意大大的减少,由此反对筹建新军的声音也消散了不少。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得知这两道圣旨之后,对天子刘洵的手腕颇为赞叹,对武卫中郎将霍禹说道:“天家封外祖母为博平君?看来天家又找到了一个助力。”
霍禹显然已经暗中调查过,便说道:“父亲,当年天家即位初期,便曾多次派使者寻找外祖母家,只不过由于时间久远,线索大多似是而非。”
“而后当使者找到王媪(天家外祖母)时,遂派太中大夫任宣与丞相御史的属吏到其乡访问知情人,村人皆说王妪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