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国以中原大夏国为正统,建国时依据大夏的体制设置百官,为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讨论、制定政令,起草诏令、文书;门下省负责复核中书省的政令,如有不合规制的就发回中书省重新制定,如无违制则发到尚书省;尚书省则是执行政令的机构,下有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兵部、工部六个执行机构。建国之初,跟随先楚王征战的老下属基本都还在,所以在分封官员的时候,权利太过分散,根本无法集中王权。

    先王原配袁氏,生二、三、四、五、六子,而长子益阳王昭希惕却是庶出。在先王打江山时,昭希惕已经成年,跟着先王四处征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在军中和朝廷中都有不少根基。但是因为是庶出,先王在立储是直接跳过了他,立了二子为王,这让身为长子的昭希惕很是气愤。但是自古以来便有立嫡长子的规矩,他身为庶子,即使人缘再好,也无法违背规矩。如果真是立嫡长子也就算了,可是先王却又立下兄终弟及的畸形规矩,这让昭希惕又有了希望。于是他四处走动,拉拢了不少朝臣。

    如今六部之首的吏部,还有礼部在他手里,三省中也有不是他的人,手里还握有边疆五万精兵。这让他有了在朝中和楚王昭希惶分庭抗礼的资本。

    看到益阳王昭希惕这般活跃,身受兄终弟及惠处的平阳王昭希恒也坐不住了。他知道按照先王定下的规矩,老四死了,王位就该落到他老五的身上。至于到时候老大会不会来抢王位,也是坐上王位之后的事。何况朝廷中也有人支持自己,手里也掌握着几万人马,就算他要争也不一定争的过。所以昭希恒就很自然的加入到昭希惕的团队。

    这样一来,昭希惶就害怕了。虽说自己是楚王,但是实力比这二位兄弟也高不到哪里去,于是他找到了老六桂阳王昭希悟。昭希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要自己手里有一定的权势就行。而且平时跟昭希惶的关系还不错,所以就同意了昭希惶的意见。

    于是朝堂上就分成了两大派相互争斗,而王室和个大朝臣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有时却又相互依附,完全是杂乱无章。本来各势力之间相互对立,却也达到相互制衡的局面,不至于闹出多大的事。却不想柳霏霏横空出世,打乱了这种平衡。尤其是此次招兵的事情,这让各方势力大为震动,便有了现在这种王权制约不了相权的事情局面。

    昭希惶几次三番让中书省起草诏书,中书省的人就是不听,这让昭希惶父子二人大是光火。昭若恤怒火难平,道:“我必须要改变这种局面,再这样由他们内斗下去,楚国迟早亡在这群废物手里。”

    柳霏霏道:“这种局面是要改变,但是不能急躁,欲速则不达嘛。负责起草诏书的是谁?”昭若恤道:“是中书舍人徐文建,一个五品小官。中书舍人有六人,他最年长,被推选为‘阁老’,又叫‘知制诰’。由他写好诏书,其余五位中书舍人署名后发往门下省。经门下省复核后交由父王盖上玉玺,最后发往尚书省执行。”柳霏霏道:“一个小小的五品官,直接换掉不就是了。”昭若恤摇头道:“不行。凡七品以上官员,均由吏部考核上报批准,才能任免。”柳霏霏道:“直接除掉可行?”昭若恤道:“这更不行。中书舍人虽然是品级虽然不高,但是地位很高。如有我们无缘无故的杀朝廷重臣,会惹下很大的麻烦。”

    柳霏霏道:“换又换不了、杀又不敢杀,这是难办!无缘无故的杀会惹麻烦,如果是该死呢?”昭若恤不解,满脸疑惑的望着柳霏霏。柳霏霏微微一笑,凑在昭若恤耳边如此这般的说着。

    昭若恤越听越高兴,笑道:“好办法!谋反是诛九族的不赦之罪,不怕他们不就范。”转念一想,又觉不对,担心的道:“如若他们依然不写,该如何是好?难道真的要杀了他们?”柳霏霏笑道:“孙武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做事情之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