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们还可以鼓动民间的佃户。和他们一起对抗朝廷不公?但是最近一年的灾荒,救助百姓的是官府、是明社。

    他们这些豪强却在乘机囤积粮食!如何还有民心可言?

    所以还是卖吧?真的想卖?那就一贯钱一石好了!民社开始大量收购呢。此外曾经签过借贷对赌协议的汴京钱庄的人,也恰到好处地过来逼债了。

    双方其实都很匆忙,只是那些地方豪强更匆忙而已。蓝细禾不止一次臭骂刘豫的贪婪腹黑。若不是他手脚快些,这些地方豪强的财货就要被他刘豫收去了。

    刘豫同样也在诅咒蓝细禾的阴险,自己顶了这么大的骂名干出这件事,最后得好处最多的却是他明社?!刘豫几乎就是追着蓝细禾收尾的尾巴跑来青州的。

    然后,几乎每个青州豪强人家的存粮都不超百石,甚至他们多数的田亩也要被人折价拿去了。好在他们还不算一无所有,因为那些人家还能得到一些海州债券、股权做补偿。

    数量多少不好说,关键是有了海州这层身份后,你还有继续发家的机会,只要你真的是智慧过人。就算再不及,就凭这些股权的收益,也足以让你一家人这辈子衣食无忧。

    但是那些粮食都去哪里了?自然民间人家都有采买一些积蓄家里。一贯钱一石的粮食,怎么算都不亏的。至于钱?自然有地方明社帮你贷出青苗钱,利息要得极低。

    更多的粮食被陆续被运回海州、金州、济州岛、黄公岛储备起来。此外,青州的低价粮食还被转运去了河北之地,救济那些河北灾民,或者被西军采购充入军资。

    河北的粮价受官府保护,三贯钱一石还是有利可图的。只是那些青州的地方豪强们没法转运,也没时间转运而已,但是青州官府却不用愁这些。

    燕京也要转输粮食过去,价格也是三贯一石,几乎成了今年标配的粮食官价。海州的粮食成本,却不过一千二百文一石,还不足两贯。

    虽然在与青州豪强们斗法过程中,也吃下一些高价粮,但是因为此前东南收集的粮食价格底,再加上最后一贯一石的大量吸盘?

    此外还有占婆近乎免费的粮食大量运过来?陈颙大略算了一下,今年在山东、河北的救灾花费了七百多万贯。

    后来这样一进一出的与那些地方豪强对战下来,蓝细禾为海州又积蓄到一千多万贯,狂赚了三百多万贯呢!

    救灾还能赚到钱?这在高衙内他们看来非常不可思议。他们为了赚钱,就打着救灾的名义跑来河北。然后不断从汴京捣鼓粮食过来,又从再去高价买粮抬高物价。

    甚至他爹高俅都觉的这次真的会大发一笔横财呢。结果河北的粮价系统却崩溃了。孙成财跑来问题要注意时,高衙内根本就不犹豫。

    “卖啊!管特喵为啥会这样。肯定有人在暗算老子了!看着就很像那个状元郎的手脚呢。你不知道的,那个状元郎的媳妇,在汴京时就被老子调戏过。

    咳咳,俺也是才从家里听到消息呢。他们两口子就没一个好人呢!

    呜呜,咱们就不要上当了,就是赶紧卖!甭管市场多少钱,咱们就低他一贯的价格去卖!卖不掉就丢去军营里,左右那些丘八们也逃不出我爹的掌握,我爹可是高太尉呢!”

    高衙内这辈子第一次正经做生意,就曾经有过豪阔的横财机会放在眼前。但他却在关键时候,非常直觉地转身就跑。虽然没能赚到他梦寐以求的横财,却也最终损失不大。

    甚至连孙成财都要佩服这个高衙内的直觉敏锐了,这都快赶上花和尚鲁达呢。

    宣和七年秋,一度危及河北山东旱灾总算随着秋收安定下来。两地的流寇也都失去做乱的土壤,纷纷被朝廷招降安置。

    京东转运副使李孝昌上言参奏青州知州张叔夜与民争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