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真不是个文青啊 1说网()”查找最新章节!</p>

    “红军,谁写的啊?”</p>

    陈招娣准备去前沟村小学上课,她看到这情形随口问道。</p>

    “王朔写来的。”夏红军笑了笑:“我们倡议实行版权税的事情,上面已经给明确答复,可以试行。”</p>

    “好啊,那你翻译的《诗经》不是可以出版了?”陈招娣又惊又喜。</p>

    “嗯......我马上就给郭前进写信!”夏红军说完,匆匆走进窑洞。</p>

    今年暑假结束,夏红军来定西县之前,把《诗经》译本的底稿交给了郭前进,并写了委托书,说等到版权税有些眉目的时候,让他代表自己去和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谈。</p>

    夏红相信以郭前进在出版圈子里混了这些年,嘴皮子又是个很溜的人,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p>

    果然,过了半个月就收到了郭前进的来信说已经和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谈妥,5%的版税,初始印刷两万册。</p>

    两万册并不多其实并不多,这里面估计还占了许渊冲做序的光,如果不是这样估计顶多也是一万册顶天。</p>

    这年头,只有外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最汉语在大陆都成了畅销书,那有中国人的作品翻译成英语让外国人看的?</p>

    何况还是非常小众的《诗经》?</p>

    不过,夏红军倒也不十分担心,他相信有市场。</p>

    如果放在千禧年后,他不敢这么说,但现在是八零年代!一个属于诗歌的时代。</p>

    这不仅仅在中国,包括西方国家,像北岛、顾城等一大批诗人纷纷出国,受到热烈欢迎,还有他在哥大的经历。</p>

    等着吧......</p>

    .....</p>

    .....</p>

    万里之外的美国,纽约。</p>

    十一月份已经进入了深秋,哥伦比亚大学里黄叶铺满了整个林荫道,就像铺上了软软的地毯。</p>

    宋蓁蓁穿着一件宽松的毛衣,怀里抱着一本书,在路上慢慢走着,今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漫步这一片金黄色的世界,别有一番风味。</p>

    来哥大上学已经三个月了,她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p>

    和国内大学相比,这里的氛围更自由,有着不同肤色学生从世界各地汇集在这里,大家愉快的学习生活,宋蓁蓁过很很充实。</p>

    偶尔,她也会回想去在国内的生活,想起那张让她魂牵梦绕的脸。</p>

    只是.....</p>

    一切都过去吧。</p>

    就像普希金诗里写的那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