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毕竟宰相之位算什么,求一个公平才是正理。

    寇延一听,两眼一抹黑差点晕过去。

    这帮人怎么都这么高风亮节啊。

    寇延心思急转,问道:;老师,公与私哪个重要?

    ;当然是公大于私。杨亿不假思索。

    ;那高风亮节是私,天下百姓为公,父亲求私舍公,可是对的?

    ;这……杨亿顿时哑口无言。

    这些年来,这些士大夫已经习惯用辞官显示自己高风亮节了,这突然有人说,这其实很自私,顿时让杨亿无从反驳。

    这本来极为荣耀的事,怎么到了寇延嘴里成了极为自私的事了!

    不过好在杨亿没有那么迂腐,更没有寇准那么倔强,他想了一会后,盯着寇延说道:;带我去见你父亲吧。

    寇延一听这事杨亿愿意帮忙,顿时松了一口气,忙起身带着杨亿往寇府走去。

    这进来宅子后,寇准瞧着杨亿来了,寇延又在旁边,立马就明白了。

    他让寇延在外面等着,自个和杨亿在房间里关上门聊了许久。

    杨亿和寇准聊的什么,寇延不得而知,不过最后杨亿出来时告诉寇延,寇准同意不辞官了。

    这下寇延才长长舒了口气。

    不过通过这件事,寇延也想明白一件事,有时候也不能太仰仗寇准了。

    虽然他是自己的亲爹,可不能一辈子啃老吧,更何况寇准总有退休的那一天,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怎么办?

    所以还是得靠自己。

    另外通过寇准的事,寇延也琢磨出一些道理,比如大宋朝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谁敢说自个手眼通天,说一不二。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大宋朝的文官体系比较完善罢了。

    各部门和各机构相互掣肘,就算是官家也不能一言堂,更何况宰相了。

    宋人说:;本朝治天下,尚法令、议论。这句话便非常准确的概括了宋代的政体和治国特点。

    简言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变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朝廷政令出台,要经过充分的议论,并遵从多数意见,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

    尤其是宰相,给与的权利很大,必须要有制约的。

    不然如何防范宰相擅权,滥权?

    所以这个时候台谏便应运而生了。

    宋代是历代最重台谏的朝代,甚至;以立国之纪纲寄予台谏。

    凡是;诏令不允、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刑赏逾制等,并仰谏官奏论,宪臣弹举。即君主和宰相颁布的诏书和政令,台谏是有权利追缴回来的。

    这就导致了,哪怕你是宰相,但如果你想成大事,或者说你想做一件古往今来意义深远的大事,都必须要绕开台谏,甚至还要绕开诸多掣肘的人。

    比如给事中,比如中书舍人这样的官员,都是有封还词头,拒不草诏,导致政令无法传达实施的权利。

    讲到这便是要明白,寇延想要改变大宋朝会是多么的困难。

    但寇延真的想试试。

    大宋朝已经足够繁华了。

    但是还不够。

    三冗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军事制度问题,都在阻碍大宋朝往更高处发展。

    寇延不想让大宋朝变成宇宙大宋,但如果把大宋的内患解决掉,再把军事和武力搞上去。

    到那时,大宋会变成什么样的大宋呢?

    寇延很好奇。

    是啊,这样一个云盈丰华,空前绝后的时代,如果再武力强大了,会是什么样的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