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他也是一大把年纪了,这身子骨要是没养好,以后可就麻烦了。
还有你四叔,在府城的学堂里做教书先生,也不知道怎么样,会不会耽误他读书。
这要是把书读好了,来年考中举人,咱们家才算是真正出息了。你看看那丁文山如今都已经在京城做官了,他们一家子人那才叫做出风头了。
;可不是嘛 ,你那堂妹子绿宁当初啷个样子嫁给她,大家伙当时还说她嫁得寒酸,如今哪个不夸她嫁得好。
现在人家走路眼睛都是往天上看的,羡慕死个人。于氏也是叹息连连,边说边看苏青宁。
;还有你于家大表哥年头生了一个闺女,你于家二表哥早跟鲁三娘那闺女成了亲,如今都怀上了,年尾就要生,这个月份正好要去考府试,这要是成了,咱们老于家也能出个秀才了。
于氏越说越带劲,情绪看着很高涨,只是一双眼睛却时不时地盯着苏青宁,不知道存了些什么心事。
她说到后面叹息一声,终于道:;咱们家青儿眼看着要满十八岁了,当家的,你看是不是也得给咱们青儿相门亲事了?
于氏说这话时虽然喊的是苏大海,但是看的却是苏青宁。
自从久别重缝后,她好几次都想想问到沈昀和陶华宁的事情,问问她对于他们是怎么看待的。
毕竟人家沈昀的婚书可都是送到他们手上了的。
苏青宁冰雪聪明自然看穿了于氏的心思,当即点破:;娘,你想说什么便说,别拿别人当枪使。
她刚刚提到的那几个人不是成亲了,就是奔着科举之路去的。
这话里话外不都是在引导着她往沈昀和陶华宁身上引吗?
由此可见于氏是真的很想知道他们之间的事情。
苏青宁叹口气,也对,她与家人相处了一个月,他们也忍了一个月。
其实一见到面他们就想问的,被她拿话岔开了去,平日里他们也没少打听,只是她嘴紧,愣是瞒着没说。
苏青宁实在也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
跟陶华宁或许还能说上几句,但沈昀苏青宁觉得很没有必要多提了。
毕竟他们不是一条道上的,以后只会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永远不会交叉。
;青儿,你一个人切的京城,看你平日里写信回来跟我们说生意做得不错。
他们都说你就在京城那边边住下了,我们也以为是那样了,如今啷个就跑到这儿来了。
;就是就是,青儿,鄂州这块好是好,但是我们哪个都认不到,走出切连找个说话的人都莫得。苏大海趁此机会把心里话说了。
他与于氏刚刚来的时候都觉得还新鲜,但是住着住着,这日子越来越不对劲。
以往虽然没住在村子里,但葡萄庄距离村子也有一刻钟的路程,磕把瓜子,喝盏茶的功夫就走到了。
往来节日给相亲相近的人送些节礼,找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说话摆谈,那是何等畅快舒服。
可是现在,庄子倒是装修得讲究,花园子也修得好,可是走出切了,外面全是陌生的。
除了年纪尚幼,还对此地保持着新鲜感的苏明程以外,他们夫妇俩早就没劲儿了,急切地想知道他们何时才能回到村子里。
苏青宁听着眉头皱了起来。
一捶心口,是她自私了,她光想着把他们夫妇俩带走,不让沈昀伤害他们。
却没有想过他们正常的社交需求,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 物件,换个地方生活就像换个仓库储存。
她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了……
可要苏青宁现在把他们送回大包梁村,她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