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两口棺-材,孙正心中纳闷,“什么情况,外面灵堂只有一张照片啊,怎么这里面停了两口棺-材, 难道是主家倒霉,一次死了两?” 想到这里,李让不动声色,进入客厅。 他刚一进入,便引起了里面人的注意,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灰色的衣服,满脸悲伤的迎了上来。 “你来了李让,接下来要麻烦你了!” “叔叔节哀,等下的事你放心,绝不会出差错!”李让虽然混的不咋地,可在十里八村好歹是个名人。 就像现在的主家,他都不知道对方叫啥,而对方却一口叫出了他的名字。 两人一番寒暄,然后主家介绍了一下情况。 原来,死者是主家的儿子,刚大学毕业,结果还没来得及找工作,就不幸的出了车祸。 年纪轻轻,英年早逝,家里人自然悲痛万分,由于是独子,颇受宠爱,即使已经去世,那份爱也丝毫不减。 于是,主家决定为死者举办一场***,好让死者在下面不至于孤单。 这也是为什么,客厅内停放两口棺-材的原因,一口封上的,是主家花钱为自己儿子找的媳妇。 另一个未封,等待瞻仰遗容的,不用说,就是主家的儿子。 对于这样的事情,李让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这种事情虽然不普遍,可也时有发生。 光是李让自己主持过的**,就不下十次了,所以,这活他非常熟悉,简单交代了两句,便带着一盒烟离开。 现在时间还早,吊唁者还未上-门,所以,用不到他,当务之急,是填饱肚子再说。 等到了院子里,看着灶台上的烩菜,李让心中一边腹诽,一边拿起碗勺盛饭,“哎!又是烩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两年官-家规定,不准铺张浪费,所以、红白之事,招待亲朋,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大锅菜。 以前十几个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令想要混一口油-水的李让,失望了好久。 好在每次主持白事,主家都会给予报酬,不然他都打算不干这行了。 随着时间流逝,门外请来的乡村乐队开始奏哀乐,就是那种乡村唢呐队,也是专门办白事的。 等到外面鞭炮响起,第一个远圈吊唁客到来! 在乡下的吊唁分两拨,上午是女子,下午是男子。 女子的吊唁简单,灵堂简单行一下礼,然后嚎两嗓子就行。 而下午的男子吊唁,就要规矩很多,如果不是年轻死者,那就需要唱礼,然后三叩九拜,上香敬酒,孝子谢客。 至于年轻者,辈分低,很多来客只是简单上香敬酒,便结束祭拜。 一个上午,主家除了一些拿不准主意的前来询问李让,其它时间就这样平淡过去。 中午没出所料,还是大锅菜,一人一碗,吃完之后,等时间到,供桌上-街,就要开始拜祭。 这是入土前的最后一个步骤。 供桌什么的,几个村里干杂活的年轻人,很快摆好,可在封棺之后,准备抬上车子的时候,意外发生。 主家儿子的棺-材到没有什么,很轻-松便抬到了拉棺车上,但到了女棺的时候,十几个年轻小伙竟然抬不动。 这一突发-情况,立刻让那些抬棺的人炸了锅,根本不听主家的哀求,连忙从客厅里跑了出来。 “乖乖,真是够怪的,十几个人,竟然抬不动……” “进去的时候,我就感觉不对劲,屋里的温度低得很,刚开始还没有在意,可是棺-材抬不动,就不能让人不多想了。” “难道是那女的不愿意?” “应该不会吧,听说,这女尸是从死者家人手上买的,如果不愿意,怎么会到这里?” “我淦,愿不愿意,不是看死者家属的,而是看棺-材里躺着那位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