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理王国位处中原西南方,虽无江南烟雨的多姿景色,然而四季如春、百花齐放、山明水秀,亦不失明媚风光。

    因为邻近中土云南,来往商旅江南人士颇多;而大理王爷又颇礼遇汉人,对汉人文化甚为推崇,所以一踏进大理国界,仍会发现许多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汉人。段皓雪不顾自己女子身分或贵为王族的身分,总是大方地和那些异乡游子热情打招呼,投缘者还能寒暄上半天。也幸亏大理王爷对王子、郡主的教育十分开明,并不反对他们学习汉族文化,主要也是希望他们接受中土文化洗礼之后,也能拥有儒家有礼的气质及道德规范,当然更希望他们从中撷取菁华,截长补短,将汉族文化与本族文化融和推行全国,使大理更为富强,不再沦为蛮夷之邦。

    对于父王深厚的冀望,段皓雪向来不放在心上,更甭提要她遵从什么三从四德,变成什么诗经中所提的“窈窕淑女”。她之所以兴致勃勃学习汉文,不外是想溜到市集和那些异国来的游客打屁。什么《论语》、《孟子》,她没背几条,南腔北调倒模仿得有模有样,连中原人士的粗话都能朗朗上口……所以,她才敢天不怕、地不怕,带着湘儿,两个单身女子独闯天朝领域,反正只要能沟通,就不怕会迷路,更不怕会饿死。凭着郡主过人的胆识,湘儿本来只学了一些日常用语,到了中原,耳濡目染之下,也逐渐有汉人通的架势。没办法嘛!入境随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保命,不得不懂——这是求生本能。

    再加上郡主广结善缘的热情天性,因缘凑巧,伸出援手救了一名被中原高手追杀而逃至大理避难的白发老太婆……甚至还毫无防范戒心地将她藏匿在大理王府内,嘘寒问暖,三餐亲自送食。那时,段皓雪才十四岁,那名来历神秘的白发老太婆见小郡主本性良善又富有正义感,伤势痊愈后,便传授了几招易容术给小郡主,算是报答小郡主的救命之恩。

    段皓雪天资聪颖又觉得新鲜有趣,可当真下了苦功学了这种千变万化的易容术,还拖着湘儿让她实习,所以湘儿也不知不觉中学了点皮毛。可惜那位白发老太婆似乎身有要事须办,耽误了一个月便留下纸条不告而别,署名是上官妍。

    段皓雪也是到了中原四处打听,才知道这名外貌平凡的老太婆大有来头,她是江湖有名的“千面侠女”,而且还是个艳名远播的美女,和她印象中的老太婆大异其趣。段皓雪本来极其兴奋地想造访这位传奇的“师父”,无奈遍寻不着她踪迹。后来才知道,“师父”不知何故得罪了高官贵人,引来杀身之祸,黑白两道都欲取她性命领取重赏而后快,所以才不得不逃至关外,至于她的行踪,在中原武林早已成了不解之谜。

    段皓雪只能暗暗祷告“师父”已逃过大劫,平安无事,毕竟,上官妍是个行侠仗义的千面女侠,所做所为应该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她相信上官妍的窜逃必定有所苦衷。只可惜当初她太年轻幼稚,不能及时识穿上官妍乔装老太婆的异常,给予适当的庇护及援助。否则,上官妍有大理王府的庇护,当不必可怜兮兮地亡命天涯。当然,这只是段皓雪天真的想法。

    殊不知,上官妍就是深怕连累恩人,害无辜大理王府遭受池角之殃,才在养精蓄锐之后断然离去。人心险恶,连她逃至关外,仇人尚且不肯放过她,又怎能不防仇人耍阴狠手段,残害对她施予援手的无辜好人呢?段皓雪养尊处优,不识世道奸险,她闯荡江湖十多年,又怎可以故作无知呢?她之所以冒险留下真姓名,是完全没预料段皓雪会涉入中原,她不过是一时不忍心欺骗待她至诚的小郡主罢了。

    所幸,段皓雪到中土游历已事隔五、六年,否则可能会为上官妍徒惹杀机,甚至为自己惹上难缠的麻烦。如果上官妍知道自己一时疏忽,差些犯下大错,定悔不当初。

    还好她只和段皓雪相处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