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电影大概一个小时四十分,也就是差不多一百分钟。结束前的两分钟按理来说大家也该走了,但张东东硬生生就像看到结尾——于是就看到了苏芸和张桦告别,也和很多东西告别。    王嘉到底还是多了点商业。    所以加了旁白,于是从这里观众们终于得知,苏芸战胜了她的不可能。    “哗啦啦!”    出医院的时候,天空下起了雨。    上空有一道闪电划过,当闪电亮起的时候,同时浮现的还有冯唐,张桦等人的幻影:或远或近,或凝视或虚无。    苏芸顿了一下,然后推开门走了出去。    然后屏幕变暗,影片结束,黑色的大幕上开始浮现起一排排的演员制作人员名单。    这是个开放性的结局。    全场的人都是若有所感,但也说不好什么,各自思考起来。    其实这个结局也是导演想要的。    本来一开始的设计是苏芸回归到了阳光之下,从整部电影的阴暗色彩里脱离出来,然后走向更耀眼的日光中。但重拍的时候,王嘉对这部戏有了不同的理解。    因为人总是会变得,王嘉承认自己在这一次波澜起伏的拍摄过程中对电影,有了更多的认识但还没来得及消化。    唯一肯定的就是,他要剪掉那个结尾。    更多故事留给大家想象。    《寒夜》已经透过旁白给观众太多的暗示,提醒,亦或者是直接的告知。王导还是想着如果最后结尾的时候,依旧给出了唯一的结局,他在想是否太狭隘。    所以他让幻影里的每一个人都看着苏芸,而苏芸推门离开,走向未知的那场大雨。    仿佛一切也跟着离开了。    让故事在每个人的脑海里,继续吧。    ...    “呼,呼,好险就被人发现了。”    出了影院门,车上张东东只觉刚才后面的女生看了他一眼,似乎都要喊名字。于是心里发慌,忍不住就大跑了几步下来。    “哎,不用担心,一般也不会有人认出来的,拍一张了再走。”叶青则是走得慢一点,笑道:“何况早点出来,不就好了。”    “卡擦!”小手一抖,照片我有。    “早点出来不就看不到结局了么?”    张东东抓紧上车,然后辩解了一句。他对于结局还是很有执念的,因为导演最后要给观众呈现的价值,有很大的几率都会呈现在结局上。    而这个开放性的收尾...    也行,纵然没能有更进一步的表达,也没见得最后进一步升华,但情绪感满满。    值回票价。    只是当他一路和叶青追究剧情,到了终于司机提醒他住处马上到了,要下车的时候,张东东忽然才想起什么。就带着些神秘感,连忙问道:    “诶,你之前不是在找新的制作人么?”    “啊?哦,是啊,上次跟你说过了在找王凯兴老师,不过他太难约了,一直婉拒。”    叶青反应了一下,才知道他是在说音乐的事情。确实是,田元给他制作《花海》和《晴天》这一类作品还好,没有大问题:    田老师的风格很严谨,是十足的学院派,也比较全能。尤其擅长大编制的弦乐编写,不止是配合人,自身也比较富于旋律线条和动态变化,内声部很饱满。    他也对管弦类乐器有很深的理解,能把叶青提出的“奇思妙想”和弦乐团以及现有乐器条件很好结合,制作出不错的成品。    还能对叶青的和弦走向进行很好的把控。    在业内综合水平很高。    不过相对来说他的编曲特缺乏变动:    制作例如工整的《晴天》这种还比较好,但他往往难以跳脱思维,碰撞出更多的东西来满足叶青对编曲上的感觉。    这时候,就要寻求更多的制作人了:    一个成功的歌手,合作的制作人在短时间内可能集中在某一个人上,但长时间上还是要有不同的变化的。    王凯兴就是其中一个,早年间一众例如许嵩等歌手都说过早期的风格受他影响不小。    因为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