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身境界,却是没有创出,只有一些头绪。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十一谓:“心、意、识体虽是一,而训词等义类有异,谓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

    此论又称《随实论》、《俱舍雹论》,乃是当年部派佛教中说一切有部的论师众贤尊者,为破世亲菩萨所造《阿毗达磨俱舍论》而造,取雹摧草本之含义,名曰《俱舍雹论》。

    谁知世亲菩萨遍览此论之后,称此论反而能发明我宗,因改名为《顺正理论》。

    乃是小乘教派的重要经典,是宣扬有部宗义之书,也是研究大乘佛学之俱舍论不可或缺之著作。

    所谓集起故名心者,即相当于第八识阿赖耶识;思量故名意者,即相当于第七识末那识;而了别故名识者,即相当于前六识。

    光济这篇《自在心王法》便是从此着手,立下八识心王,一一修持,以至自在翛然、无十缠烦恼之境。

    不过光济眼下也只是创出了“了别名识”这一层,后面两层还是他假想中的层次。

    就跟乾坤大挪移的第七层一般,开创者自己也境界未到,只不过是凭着聪明,纵其想象,一通胡诌罢了。

    至于与第九识庵摩罗识对应的那一层,光济自己更是半点头绪没有,只能想出一个八识合一,成就根源性智本体的名头。

    而凝成金身之后,则被光济借鉴真言密教的观点,命名为无量识之境,同样是只有一个名头,没有半点实在东西。

    即便如此,因着其中诸多佛理都是此世从未出现之新语,故而当光济请智光长老评鉴时,其人也是大吃一惊,只能在具体修行方法上指点一二,涉及到根本立意时,已是没有资格多说。

    智光长老莫名有感,若是眼前这个作俗家打扮的年轻僧人将此法门彻底完善,并仗之修成金身,恐怕他便是佛门四大圣僧之后的第五人。

    哪怕是释陀、龙迦二祖来了,也要客气称一句道友,而不敢压他一头。

    毕竟光济两世修佛,一身佛学造诣,都是自地球、九州而来,自然不是此世佛门所能比较。

    别的不说,这仙葫宇宙之中的佛门,连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都没有出现,更不要说什么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以及顿悟、十玄、六相、三观等等了。

    其中差距,就如研究线性泛函分析的硕士和初次接触一元一次方程的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差距一样,不可以道理计。

    《自在心王法》草创出来之后,光济便向智光长老告了声罪,准备着手修行一番,待有所成就后再出海寻找地极真火。

    毕竟如今不比当初,他先是招惹了漓江剑派,马上又要远赴海外,哪怕有太清灵宝符护身,也得想个法子提升自身战力了。

    这《自在心王法》,便是为此而创,同时,也是光济十二因缘法更进一步的重要资粮。

    十二因缘者,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

    光济修辟支佛乘,便得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

    而且他行的又是分位缘起说的三世两重因果之道,须得三世修行才能证果,这一世的任务便是将现世三因悉数修成,等下一世承接了前世功果,先后修成“生”、“老死”之分位,便可得证辟支佛果,唤一声钵罗翳迦佛陀。

    而《自在心王法》以唯识家的八识心王为根本立意,若是光济将其修至圆满,勘破“事理不二”之论,悟得“心王自在翛然,法性本无十缠”的道理,也就相当于他将现世三因已然尽数参透,只待下一世将第九层、第十层完善,便可着手证果了。

    换句话来说,便是光济将自己日后道途划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