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控股分出来之后,弘毅资产管理公司也分出来了,银行部门取消,弘毅证券再次独立运营,这家公司不值钱,但承上启下,比较重要。
大宗商品部门持有的股票都交给资管公司托管了,明年是牛市大爆发的一年,要卖资产,也要等到2007年年中,比如弘毅在英伦因为收购ASOS,打开了在中亚尔罗斯投资的石油天然气的渠道,入股了帝国能源,这家拥有8亿桶石油资源的公司想要转到主板上市,方便以后融资。
类似的项目还有一些,都比较成熟,也就是很难出现超额收益,除非出现牛市,泡沫太多,所以,你懂的!
除了FMG项目,大宗商品部门这几年在能源矿产领域总共投出了近20亿美元,还有一些新项目正在进行,预期标的大约有5亿美元。贺正诚有心否决这些项目,但公司运转起来轻易难以停下,只能严格审核,做好防范工作。
因为是长线投资,最开始的资金大多都是自有资金,后来看到弘毅在FMG上面的成功,愿意投资大宗商品的人多了不少,去掉FMG和帝国能源项目,剩下的几乎都是客户资金。
盈利能力还是不错,三五年翻一倍是没有问题的,哦,不对,次贷危机08年爆发,那些没有资产证券化的项目很难说最后是亏损还是盈利。
这几年因为贺正诚的貔貅风格,包括私募股权投资都是只进不出,具体盈利多少一时间算不出来,只有退出套现才算是盈利。
资管,证券,大宗商品,还有私募股权公司,也不知道财报怎么计算,反正这些零零散散的算下来,年盈利十亿,估值百亿似乎也有可能。
梁柏涛负责的地产基建,澳洲基建收益稳定,据瑞信后来的一份报告,FMG皮尔巴拉基础设施(TPI)每吨铁矿石净收益约为10澳元,FMG全年铁矿石销量超1.8亿吨,假设通过TPI运输的只有1亿吨,净收益减半为每吨5元,TPI项目每年的净利润约为50亿澳元。弘毅在其中的份额约为三分之一,妥妥的一头现金奶牛啊。未来的收益是未来的,现在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弘毅地产基金在数码港的房产经过这几年时间已经卖掉了,当时折价购买,现在涨价卖出,去掉人工工资等成本,赚了好几十亿港元。中环中心部分产业只租不售,收益稳定;还有一些零售店铺,随着国内游客的增加,这部分收益不会下降。而且地产基金期限较长,想要套现就转成信托……
剩下物流地产,他们是先囤地,后开发,一边开发一边学习积累经验,就是这种模式成本太高,已经在两岸三地加上泡菜国,英伦,已经投入五十多亿软妹币了。弘毅还在香江收购工业地产,投入有100亿港元了,易购也在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做准备,投了一点钱进去占位子。这个估值比较容易,有成熟的算法。
长租房项目没有人愿意投资,所以香江长租房一半自有资金一半属于“资格认购金”,大概意思是不给长租房项目投钱,就不能投资弘毅高收益项目,预期投资超百亿港元。至于国内的长租房则全部是自有资金,预期投资规模是香江的三倍,会分布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现在想要争取获得和住宅同样的使用年限。
总结了这么多,大家也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将弘毅全部资产纳入到公司,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来到了北津,在贺正诚的亥四合院召开了公司的新年会议。国物院副秘书长,外汇公司筹备组长娄继伟出席了他们的会议。
经过几年时间的试探与沟通,特别是在弘毅公开了一份财务报告之后,有关部门已经达成了主权财富基金入股弘毅的共识。
弘毅这次会议第一件事却不是谈入股的事情,而是和衍生品交易部门有关,孔哲彦,关涵畅是弘毅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