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八章

    宁馥带着行李上了车。

    40小时的路程, 绿皮火车在一片嘈杂声中驶离月台。宁馥望着窗外,轻轻呼出口气。

    她自然知道“酒泉”的含义。

    那里的沙漠深处, 有一处20年前即建成的发射基地,有个非常“接地气”的别称,叫做“东风航天城”。因为发射基地与北京三个总部的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的秘密代号为“东风”,所以基地一直沿用了“东风基地”这一名称。

    ——听起来像是某某建材城、某某五金店一样通俗易懂。

    基地其实位于内蒙,但因为地处荒凉,距离最近的城市就是甘肃的酒泉。

    选在这里做发射基地,一是因为地形开阔, 方便工程建设和火箭、导|弹发射;二是处于保密考虑, 更有利于防谍防泄密防监视(当时的各国发射场地为了保密,几乎都不使用真实的地名地址)。

    等宁馥下了火车,周遭街景已是西北风貌。

    出站口有一士兵,举着张上书“宁馥”两个大字的纸牌子。

    “您好,我是宁馥, B城航空大学学生。”

    士兵敬个礼,拿起她的行李,带着宁馥绕过车站小广场上的人流, 走向停在路边的吉普车。

    车是越野车,上面还缠着一些伪装用的迷彩布条,这种车子在市区里并不常见。

    宁馥心中的猜测基本上就确定了。

    车上除了来接她的士兵外,就只有她一个人。

    “别的同学呢?”

    士兵发动车子,并不奇怪地答道:“没别人啦,就接你一个。”

    车拐入出城的公路。

    “路上还要挺长时间的,累的话可以先休息。”士兵贴心地提醒道。

    宁馥笑着说了声谢谢, 身体虽然略感疲惫, 但她的精神却无比振奋——甚至大脑里已经有个小人儿在欢歌乱舞了。

    酒泉啊, 这里是酒泉!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这只是酒泉得名的传说。然而在所有航天人的心中,“酒泉”两个字,象征着另一种传说。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在这里成功发射。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在这里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这里发射成功。

    车窗外城市的风景渐渐变成了荒漠。夏天的戈壁滩仿佛能将人融化,景物仿佛也被按了复印键似的,连绵不绝千篇一律。

    ——全是砂砾,间或有那么一两株骆驼刺顽强地生长在烈日下。

    宁馥却看得目不转睛。

    她心跳很快,不由得将手盖在胸口轻轻压了压,试图压住那股跃跃欲试的亢奋和激动。

    她即将走入历史。

    历史,会以怎样的面貌迎接她呢?

    *

    来迎接她的是五院二分院的马主任。

    马主任一张容长脸,瘦得两颊有些凹陷,只有一双眼睛闪着灼灼精光。他身材亦是精瘦,动作利落,伸手从士兵手中接过装着宁馥行李的提包,干脆道:“宁馥同学?边走边说。”

    马铁军目前主持弹头室的工作,忙得焦头烂额。但朱培青手写的推荐信已经早一步寄到了他手上,对于这个信中被元勋泰斗描述为“天才”的大学女生,他还是决定亲自来接,以示重视。

    顺便,也摸摸她的底子。

    他简单给宁馥介绍了一下二分院的情况。

    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共设了两个分院,后来到61年,又设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