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陆炳笑道:“臣还是第一次见过这样细致的折子,白星倒是独特。”

    嘉靖皇帝说道:“回头再集几个白伴儿的折子,然后就发到邸报上去,让各地的官员好好看看,好好学学。

    你看看他们的那些折子,字数不少,但几乎通篇都是恭维奉承朕的话。

    数千字的折子,只有最后的百余字是说正事儿的,朕看到那样的折子都头疼。”

    陆炳笑道:“陛下,这是臣子们的老毛病了,想要改怕是很难,他们怕不恭维皇上您的话,您会不满的。”

    嘉靖皇帝哈哈一笑,他也知道要想改掉那些官员的臭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因此也就不在计较此事,笑道:“苏超这次又立大功,你觉得应该怎么赏他啊?”

    陆炳一听皇帝这么问了,他也有些头疼。

    苏超的功劳立个不停,这要都是小功劳也就罢了,随便的赏点银子也就可以了。

    但是苏超里的功劳就没有小的,每一个都有升官的必要。

    不过要是这么升下去,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要升到指挥同知了。

    二十多岁的指挥同知,这在习惯了论资排辈的锦衣卫里就实在是太显眼了。

    “皇上,臣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奖赏他了。”陆炳说道:“他才二十五岁而已,已经是镇抚使了,要是再升的话,就是指挥佥事了。

    臣觉得不能再升他的官了,应该让他在镇抚使的位置上多磨炼几年才行。”

    嘉靖皇帝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他是要多磨炼才行。

    但是他的战功摆在这里呢,要是不奖赏的话,这满朝的武官们可都是在看着呢。”

    陆炳思索了一下,对皇帝说道:“皇上,臣觉得可以赏他一个爵位。”

    “嗯,这个办法可以,那就赏他个爵位,这东西惠而不费。”嘉靖皇帝笑道,跟着他又想了一下,说道:“那就给他一个定边伯,不世伯爵。”

    明朝的封爵制度是学习元朝的,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分为公、侯、伯、子、男。

    到了大明中后期,革除了子爵和男爵的封号,只留下公、侯、伯三等,而且规定:“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同时在大明的爵位又分为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

    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

    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与以前各朝代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井无封邑。

    明代封爵制度分宗室与功臣外戚两套体制,将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分离,是明代区别于以往朝代的一大特点。

    并且给勋爵只有爵号与食禄,而不再有封邑。

    公、侯等爵位的还将赐予铁券,以示其功勋卓著,皇恩浩荡。

    明代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笼络功臣,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完备的封爵赐券制度。

    明太祖将军功封爵与颁赐铁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成为明代重要的典制。

    随着明朝皇权的不断强化,这一制度在发展历程中又有种种变化,但作为一种政治需要,它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意义深远。

    明朝初期,其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将封爵标准定为“非社稷军功者不得封”,并在其法律《大明律》中明确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

    但到嘉靖朝的中期,由于军功冒滥现象严重这爵位封得就有些多了,甚至有部分勋臣以武职封爵为耻。

    虽然到了嘉靖朝的后期,嘉靖皇帝又把爵位当回事儿了,又造成了武职难封的现象。

    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