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宫中不知有多少宝贝,我们先不听你哭,等小皇帝走后,我们自己来清点!”</p>

    六月份紫禁城内的建福宫发生的那场大火,据可信推测为宫内太监们自己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偷窥罪证。盖因清帝逊位后,许多太监衣食无着,或者见宫中防守空虚,遂动起了偷窥珍宝的念头。</p>

    据后来溥仪自传中说:“那简直是一场浩劫,参加打劫行动的,可以说是从上到下,人人在内。换言之,是一切有机会偷的人,是无人不偷,而且尽可放胆地偷。在我结婚的时候,偷盗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刚行过了婚礼,‘皇后’凤冠上原来的所有珍宝,都被换成了赝品。</p>

    偷窃的方式是各有不同的,有拨门撬锁秘密地偷,也有根据合法手续,明目张胆地偷。太监大都采用前者方式,大臣和官员们则是用办理抵押或标卖、借出鉴赏、请求赏赐等等合法的方式。”</p>

    御师傅庄士敦曾说火灾后他住的地安门街上的古玩铺又新开了许多家。哪来的古玩呢?听说有的是太监开的,有的是内务府的官员或官员的亲戚开的…</p>

    因为偷窃的泛滥,溥仪想清查一下宫中的珍宝,只是前脚刚进建福宫,当晚这座美仑美奂的皇家珍宝馆就被一把火烧个精光。后来溥仪也不敢再查了,因为他惟恐再查下去自己会有生命之虞!宫中有这么多的太监实在是祸害之源,所以才有几天后的遣散之举。</p>

    要说溥仪因此揭不开锅那是讽刺读者们的智商,故宫那么多的宝贝,还是有相当多的完好无损,不然后来也搞不成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两个博物馆了。不过除去文物和金饰等,真金白银是不多的。特别是当时流通货币银元,都是需要时直接拿宝贝去换的…</p>

    紫禁城发生的一幕很快被众人周知。本来皇城就是人们瞩目的焦点,现在有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人员闯进去,又听说是要驱逐皇帝出宫,当然很快就成为新闻。以至于入驻北京不久的负责维护治安的黄显声都听说了。</p>

    张汉卿在黄显声先期入城前向他嘱咐:紫禁城内的文物都是国家瑰宝,可不能再发生六月份的那场火灾这样的惨痛事情了。文物不比金银可以再生,能为子孙后代留一份纪念是我们这代人的幸事。所以除了奉系首脑机关驻地中南海,皇宫周边也驻有不少武警部队。</p>

    其实在鹿钟麟、张璧等人要强进紫禁城时,驻警就已经准备出动,并已报告黄显声和宪兵部队。</p>

    在附近的宪兵有一个营,负责它的正是人民军宪兵司令部的一位副团长李德标。</p>

    李德标的纪律严谨是全奉军都列为榜样的,连张大帅都敢打骂却因祸得福的人。在多次简拔后他已经做到了副团长,担任军队之警察工作,是非常得人的。战乱之都北京,他的宪兵队处理了很多起军队、警察违规现象,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国民军的人,还有一些直系的散兵游勇。</p>

    一向秉公执法的李德标不会容忍集体的违反军令。在三方反直后,约定了各方军人的驻地和控制范围,并规定军人不得参与政|府中、社会上的事,所有连以上规模的出动必须报国防委员会批准。现在,鹿钟麟等人竟然公然违反军令,这是他宪兵队该管的事。</p>

    他带领一队人马走近宫门口,面对乌压压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