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美丽富饶的嫩江东岸,有一座小城镇,名为立哈。 立哈镇,历史悠久,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北方两省、三江、四县交汇的富庶地区,除了那条通往京都的铁路线以外,还有数条高速公路贯穿小镇,交通运输可谓是四通八达。 然而,这个拥有5.6万人口的小镇并不安于寂寞,近年来可谓是风生水起。因为一个驰名中外的上市大企业,一个带动了全镇及周边农村经济的农副食品加工厂驻在此城。 当然,它还有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立哈一中,一所“低调奢华有内涵”的高级中学…… 2005年8月15日,正值炎炎夏日,七夕情人节刚过,天上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会面分开没几天,人间的立哈一中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生报到日。 尽管才早上八点多钟,但是夏日的烈阳却一点都不讲情面,赶上这一日又是晴空万里,天气愈发的炎热。 在立哈镇所辖范围的盛和乡有一个远近驰名的小村子名为仁厚村,仁厚村是盛和乡最大的村屯,人口数量在全镇所有村屯中最多,民风淳朴,且还算富庶,被民间乡里俗称“村中小巴黎”。很久以前它还有个别名,叫“偏脸子”,至于这个别名是怎么来的,已经没有几个人能说的清楚了。只是知道在村西头的一棵不知道已经生长了多少年的大杨树下,也就是出村的位置,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大篆字——偏脸子。 我叫刘东财,今年16岁,名字虽然略显俗气,但却有紫气东来,财源滚滚之意,便是出生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了。 小生不才,正是今年立哈一中高一新生,考上的哦!公费读书,这个自豪劲,别提多爽!就这都已经开心了一个暑期了。可能有人会问,公费有什么好处吗?答,公费就是每年少花好多学费钱,就这么简单。 今天是立哈一中入学报到开始的第一天,我早早的就起床了,一个人拎着行李在全家人的目送下坐着免费的面包车就朝着立哈镇出发了。为什么是免费的面包车呢?这是另外一个小故事。 读初中的时候,我的初一班主任李老师和我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而她的姐姐在立哈镇开了一个小饭桌。小饭桌,我就不需要多做解释了吧,类似食堂。因为立哈镇离家里十多公里的路程,所有非立哈镇本地学生都要住宿在学校,而学校并不提供食堂,学生就只能在校外自己找小饭桌。为了我们这些小客户不被其他的小饭桌抢走,李老师的姐姐就雇佣了一辆辆面包车来各个村子接那些已经答应李老师来她姐姐家小饭桌吃饭的新生们。还别说,这些商人真是有头脑啊! 小饭桌在新校区旁边,而我们住宿是在老校区,所以,来到立哈的第一首要任务就是到老校区办理入住入学手续。 立哈一中的宿舍楼和教学楼并不在一个地方。宿舍楼所在的地方是立哈一中的老校区,而教学楼在新校区,两地的距离也不算远,走路要十几分钟。新的宿舍楼位于新校区,目前还在装饰装修之中,一年之后才能入住。所以,高一整个学年,所有新生晚上要在这里住宿,白天去新校址上课,每天下晚课都会有几名值班老师和校警沿途护送。 在我拿到寝室钥匙找到寝室房间的时候,一股潮气扑面而来。入目所见,这里是一个十二人寝室的小寝室,占地面积也就十几平方的样子。但是不是你想像中的一个人一张床的那种,也不是上铺一个人,下铺一个人的那种,而是一张大床上下铺,上铺睡三个人,下铺睡三个人,两张大床紧挨着,睡十二个人的那种。所以我称呼它为小寝室,而不是大寝室。因为屋里空间不大,除了这两张能睡下十二个人的床以外,没有别的东西了,就连一张桌子都没有。当然,墙上挂着的一面镜子和墙角放着的一个拖布、一个扫把,外加一个簸箕就成了这个寝室的标配“道具”了。 老校区除了我们住宿的这栋楼以外还有一栋原来的教学楼,不过已经闲置了很多房间,一些充当了教师宿舍、一些则是用来办公。 在宿舍楼前,还有一个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