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没想到,朱由栋把这些资料记得这么清楚,顿时不知道该如何辩解。之前朱由栋当然不知道这些,这都是复明军壮大后,在各地的文献里面发现的。为了更好的宣传这些事情,朱由栋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夫,才记住了这些数据。
本来是想等到光复南京后,为大明北伐做准备的,没想道今天就用上了。朱由栋也不理词穷的姚启圣,继续说道:“这还是满清直接杀害的百姓,那些被掠走的百姓更多。”
朱由栋又举例道:“崇祯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清军在畿辅、山东一带掠去汉民四十六万二千三百馀人。崇祯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军又劫掠百姓三十六万九千。这还是数目比较大的,其他一些小数目根本数都数不过来。”
姚启圣道:“就算是大清掳走了这些百姓,也并没有杀他们。他们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在生活罢了。”“换个地方重新生活?你怎么好意思能说出如此丧尽天良的话来,你的书真的是读道狗肚子里去了。我中华圣人的书,让你读了都是侮辱了这些典籍。”朱由栋恨恨的道。
面对朱由栋一连串报出的数字,姚启圣的辩解显的苍白无力。就在姚启圣担心自己,被百姓围攻的时候。却发周围的百姓,虽然不在认同姚启圣,但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憎恨。比起刚才朱由栋说岳飞的事情,这些百姓的表现激烈程度则平静的多。
就好像根本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这些百姓根本就没有明白,这些数字背后所代表的意义。甚至有些把朱由栋,当成茶馆里的说书先生一般。朱由栋细想了一下,顿时明白过来了。是因为朱由栋说的事情,列举的数据和地方都太远了,根本就不是他们能够体会到的。
见周围的百姓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姚启圣有放心下来。对着朱由栋道:“就算这样又如何呢?那些在被迁徙到关外的百姓,现在大多数都变成了旗人,他们现在不是过的很好吗?”
朱由栋也发现这些百姓,根本就不关心满清在关内杀了多少人。甚至都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怜悯,脸上都是一脸茫然。朱由栋也知道,现在的时代,要想让这些百姓明白满清有多狠毒。光说那些远在天边的事情,他根本就不会与太多的感触。
百姓也感受不到哪里百姓的苦难,更不会觉得满清做的有多残忍。甚至你说的多了,他们还会觉得你烦的很。总是说一些有的没的,还不如民间艺人说一段荤段子来的起劲。
就像后世,面对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后来的百姓里,能有几个人真正对日本有恨意的?要不是国家在南京还有一个公祭,恐怕南京的事情都会被忘记。就算国家在公祭南京,但是谁会去在乎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根本就不是一个三十万的数字能概括的。
国家没有忘记,只是有些时候,大环境之下。国家考虑的方面不同,不能全方面的勾起百姓的仇恨,所以要放下一些事情。也正是因为这样,年轻人能记住南京的事情已经很不错了。
却不知道日本当时再中国,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三千五百万的伤亡。这还不包括因为这场战争,造成的一些其他因素死亡的人数。如果加上其他因素造成的死亡,中国损失人口在五千万以上。
这样的数量,对比起南京的数目就更加的触目惊心了。国家要放下这些事情,但又不能彻底放弃仇恨。如果这样的仇恨都能放弃,那对国家的凝聚力有很大的打击。所以国家,就只能挑一些典型的地方来公祭,也就有了南京公祭。
后世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里,百姓都能淡忘仇恨。何况在大明的时候,百姓的消息来源,基本上都是靠官府来传替。有些百姓可能一生都没有到过县城,甚至有的人从来都没有出过村子。跟他们说远在北京,甚至关外的事情,他们当然不会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