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人给文督师传消息。不知道侯爷能支援夔东多少粮草,几时出兵?”
贺珍现在是激动的有些手忙脚乱的,不停的追问朱大山。让朱大山确定下来,好像十分害怕朱大山反悔。贺珍是真害怕朱大山反悔,夔东太穷了,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个金主,哪能放手。贺珍现在是恨不得马上就出兵打通保宁和夔东的联系。
朱大山道:“我想了下,我们还是尽快出兵,拿下了樗林关堵住清兵入川的道路,然后才能和夔东的各位将军一起对付,高民瞻集结在绵州的清兵,还有李国英手里的三万大军。”贺珍见朱大山这样说,有些尴尬的道:“李国英手里不止三万军队,去年谭弘、谭诣两个狗贼叛变投清,所以李国英手上现在是四万军队,还有就是夔东各家的兵力有限,而且这些年缺少各种物资,现在军备也不齐。到时恐怕并不能帮多大的忙。”
朱大山见这还没有合兵,贺珍已经开始推脱,顿时心里就有些是不是上当的想法。在一旁的周大柱怒道:“你们这是怎么个说法,我们大帅出钱出粮还出力,让大家合道一起是为了抗清。现在才说大家出来一起齐心协力的打清兵,你们就推着推那的。你们不会是骗子吧”周大柱这话就说的有点重了。
贺珍听了周大柱的话,瞬间脸色就变了。他们抗清的意志这是不容怀疑,虽然各家都有各家的小心思,但在大义上是没有亏欠的。贺珍当场就怒道:“我们抗清复明天日可鉴,朱大帅要是不信尽可不发兵就是。你这侯爷是文督师给封的,也就是朝廷给你的。我拿不走,等下你把它给签了,我自会夔东去,我们没靠任何人也抗清,跟鞑子打了十几年,难道就为骗你几颗粮食不成。”说着就回客房去取朱大帅的册封文书。
朱大帅忙拉住贺珍道:“岐候,岐候不要生气,他就是一憨货,再说着复明营的将士一个月前都还在农田里干活。那里真的这些礼数。可不要为了几句胡话就伤了两家的和气,坏了抗清复明的大业。难道我复明营的营号还不够我们抗清复明的决心吗?”
贺珍见朱大山这样说,也就不好在发作。道:“侯爷的抗清决心我当然明白,我也并不是要推脱,只是...”贺珍似乎有些难以启齿,脸上一红才道:“我实话跟侯爷说吧,其实文督师并未要求侯爷要去攻打川东,和夔东十三见连成一片。这都是我个人的心思。”
朱大山见贺珍说话的样子,明白贺珍有他的理由也没接话。果然贺珍看了朱大山一样接着道:“我提出这个条件,主要是夔东太穷,现在驻扎在夔东的各家将军合起来军队号称有十万,但其实大多是妇孺老弱。真正能战的合在一起也就三万余人。而且各家号令不一,所以去年和今年初两次攻打重庆都无功而返。文督师也应为这个身体是越来越差。”
贺珍歇了下道:“我见侯爷虽然举兵时间很短,但粮草充足。就想若能和侯爷连成一片,又侯爷的粮草支援。我们也就能缓过气来,到时大家抗清不是也更有胜算吗?但是我们短时间恐怕没有多大的力量支援侯爷啊。”
朱大山听完贺珍的话陷入了沉思,真如贺珍说的这样,那夔东十三家的人马出来不是助力,反而是个包袱。根本就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帮助啊!贺珍也知道这对朱大山来说是个负担,就出来的人不光不能帮助自己,还要消耗自己的粮草。而且是十几万人,他不是几个人也不是几百人。这样庞大的人口,粮草消耗是很恐怖的,朱大山的那点粮草恐怕支持不到两个月就没了。贺珍也不开口打扰朱大山。
周大柱这时也不敢说话了,这个决定很有可能影响复明营的存亡。这样的决定只能朱大山一人决定。
朱大山在巡抚衙门的大堂上,来回的走动。持续了又半个时辰,突然朱大山一脸坚定的站住。周大柱和贺珍都知道朱大山要下决定了,两人不由的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