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此话落地,袁逢、崔烈、黄琬、张俭、曹嵩等三公九卿要员顿时惊蛰。

    那袁逢本想弱势后避,不应董卓的锋芒,可何进已死,张让被诛,权倾汉庭的内官、外戚两大强人都没了脑袋,正将是士族风起之际,这董卓却要以兵为势,强入洛阳朝堂,这简直就是狠抽袁逢等士族百官的老脸。

    一念迟疑,袁逢怒声:“董卓,你乃先帝钦点的并州牧,负有地方安护之责,现在陛下已经受迎至洛阳,你如何不率兵返回并州,以待后令!”

    面对袁逢的说辞,董卓粗声:“袁大人,若照你之言,百官可侍奉安护陛下左右,那内官阉种又何至于挟持陛下外逃至黄河前?”

    仅此一句,袁逢面色大变,无以应对。且赵范已经三度从后开口:“仲颖兄长,莫要如此强横,此乃三公九卿要员,领旗士族百官,若是在次呛火,于后不利,还请仲颖兄长速速引兵护着陛下回宫,跪迎太后才是!”

    “董公,雍瑞公子所言极是!”

    李儒见缝插针,赶紧搭腔,于是董卓不再理会面前的迎驾百官,亲自护着汉少帝刘辨、董侯刘协前往皇城。

    两个多时辰后,汉少帝刘辨、董侯刘协重新回归何太后、董太后身前,那董卓、赵范、赵忱、袁逢、袁绍、曹嵩、曹操等官臣将领候身在西华宫门外。在此期间,董卓先前散入洛阳城的探子来报。

    由于何进已死,阉种张让、赵忠皆亡,内官外戚掌控下的府司大乱,各级官员将领无所统属,于是董卓借着自己迎驾有功,不经诸府请示,直接李傕、郭汜等人暗中假令收归众官将及部从,诸如何苗的中府司部曲、王匡吴匡毌丘毅等大将军幕从府将等,也都在董卓的声威中听从归顺。

    这么一来,董卓的势力骤然暴涨,大有权压袁逢、袁隗、崔烈、曹嵩等士族百官的劲头儿。

    除此之外,何太后因为兄长何进、何苗亡于内乱,宗族势力毁于一旦,董太后则失去了唯一的军中统将、侄子董重的支持,因而两位太后就像浮萍一般成为汉庭最后的遮丑布,看似悬挂,实则早已无力再出令下旨。

    于是乎,何太后、董太后为了尽可能的稳固下朝堂的局势,二人只能借着董卓、赵范等人迎驾的事情来出旨犒赏,但赵范自知实力比之董卓不强,百官在前弱而不散,为了不让赵家陷入深渊难以逃脱,赵忱与赵忱暗中商议后,明着面的领旨叩谢上恩,使赵忱进位少府,与张俭同级,赵范领内宫禁军武卫中郎府中府司统将,代行之前的何苗、蹇硕等巡安之职,殊不知上府司归统送于董卓,其弟董昊正儿八经的接掌了何苗的车骑将军之职,牢牢把控了皇城禁军,而董卓立时摇身一变,从领肩西凉候、并州牧的同时,又进位三公之一的司空,这么一来,袁逢、崔烈之流不管从军力相比,还是从位置相比,那都弱于董卓。

    乾清宫。

    时隔两日休歇,洛阳皇城大火已经扑灭,各府司已经大致安稳下来,剩下的便是逐步安置今后的政务走向事宜,这汉少帝虽然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尊位处,面前董卓、赵范、赵忱、袁逢、袁隗、黄琬、崔烈、张俭、杨彪、马日磾、曹嵩等三公九卿立身,可这位皇帝爷未出声,心已乱,加之张让、赵忠已死,李巡等人也不知所踪,没了内官的帮衬,这汉少帝着实难支场面。

    “陛下,外戚何进妄权,中常侍张让、赵忠等人弄权争锋,皆死于内乱,在此之际,陛下理应速速下诏,传告天下,以正汉庭声威!”

    袁逢出言,刘辨有所迟疑不定,就这当口,董卓粗声:“陛下何故犹豫?莫不是以为袁大人所言不对也!”

    虽然只是一句粗人的急躁话,可在刘辨看来,已经心胆惊颤,几乎气喘急促,泪出眼眶。

    瞧此,赵忱赶紧道:“陛下自有决断,身为臣下,怎能浮言抢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